3月2日,在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中,董明珠回应了此前关于“年轻人不应该把赚钱当梦想”言论的争议。 她说。
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是原装从国外进口的室内机,然后格力自己组装了室外机,然后拼凑起来,成为格力的空调。 为了赚钱,我们更多的业务员拿出机器,撕下商标,然后贴上进口品牌的商标,这样可以卖更多的钱。 你认为这种钱应该赚吗? 它不应该被赚到。 你必须赚钱,但你不能为了赚钱而活着,你会不惜一切代价。 所以,我不认为年轻人赚钱是你的梦想。 《对话》董明珠年轻人不把赚钱当成梦想,从董明珠的例子来看,认真听也没什么不对,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
这可能有三个原因。
首先董明珠举的例子,没有达到这么大的概括。
格力的一些推销员为了赚更多的钱,把商标撕了,贴上进口品牌,卖钱多卖。 这是公司制度的问题,可以简单地归咎于人的问题,也可以大方承认是管理上的漏洞。
其次格力的这些推销员并不能代表所有年轻人。 有些人贪婪,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这样做,找伴侣就是这样,做奖学金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赚钱,你会不惜一切代价吗? 显然,也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第三如果是老人被抓,或者老少皆宜,结论会是什么?
赚钱不应该是老年人的梦想“;
赚钱不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相反,自古以来,金钱就被用来衡量梦想。
穷了就一个人好,好人就好,好人就帮天下。
当你没有钱的时候,你只关注自己,当你有钱的时候,你看到了这个世界。
马斯洛有一个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渐进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实际上,你把要求替换了两个词梦想,这也是事实。
生理梦想,安全的梦想,归属和爱的梦想,尊重的梦想,自我实现的梦想。
也就是说,你要先满足吃喝拉扎尔的梦想,然后才会有婚姻和爱情的梦想,最后你才能谈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梦想。
所以,你可以说梦想是有阶段的,但你不能否认一个人的梦想是分阶段的。
比如小时候,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旅行者,长大后只想赚钱养家糊口。
而这个梦想一点也不羞耻。
无论哪个时代,迷茫与悲伤都是青春永恒的话题,年轻人的梦想总是在犹豫中寻找方向。
80后、90后,甚至00后,我们现在都被视为年轻人的新生力量,国家鼓励生二胎,社会希望消费多,多纳税,半城空置的房子都是我们自己买的,有父母要赡养,有孩子要吃。
这些都是我们的梦想。
如果梦想需要用钱来实现,那么为什么不让钱成为梦想呢?
至于会不会肆无忌惮?
还记得赚钱的初衷,在规则中寻找生存的机会,会不会越界?
最后,对满是父亲的董明珠说一句话:
今天,我们把赚钱当成梦想,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像你一样,有选择自己梦想的权利。
董明珠是个活不下去挣钱的年轻人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