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我要塑造你”。
“明天”。
“好的”。
你是否经常做作业或者有紧急的工作任务,但你还是忍不住先玩手机看电视,再也不等最后期限开车了,伴随着你躁动不安的小心脏。 拖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
拖延症真的无法治愈吗?
今天我们来谈谈拖延症。
德国一位名叫肖恩·麦克雷(Sean McRae)的心理学家的团队发现,对目标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如果你只是在抽象的层面上考虑一个目标,你很可能会拖延; 但是,如果你具体考虑如何实现目标,比如如何、在哪里以及何时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更倾向于有效地做到这一点,而不是继续拖延。
在麦克雷博士的研究中,一群学生必须在三周内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即开立银行账户和写日记。 一半的学生被要求在日记中写下抽象的东西,比如什么样的人会开银行账户; 另一半学生必须在日记中写下具体的事情,例如与银行职员聊天、填写表格和存款。 结果,那些必须在日记中写具体内容的学生比那些只写抽象内容的学生更快、更成比例地完成任务。
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
有些人使用设定最后期限的方法来克服拖延症。 这真的有效吗? 研究发现,给自己设定最后期限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拖延,但自我设定的最后期限不如外部规定的最后期限有效,而且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不容易遵守,学校设定的考试时间或公司设定的提交计划的时间对人的约束力更强。 因此,外部强加的最后期限在克服拖延方面更有效。
把“必须做”变成“想做”。
通常,拖延是由于我们不想做某事并将其作为低优先级。 我们很少在我们真正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上拖延。 玩游戏和结识我们喜欢的人会刺激我们大脑的奖励回路并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有做这些事情的欲望和动力。 我们不想做的事情不会给我们带来那种奖励感,我们的大脑也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那么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例如,如果你要提交一份报告,你会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有趣的领域,我想更多地了解它。 这种积极的思考会让你更愿意主动去做事情,而不是只是等待最后期限。
不要给自己设限
有些人拖延是因为他们“设定了自己的界限”。 如果你把某件事做得不好,你可以说,“不是我没有能力,而是我没有安排好时间。 这种思维被称为自我限制。 比如你得了60分,你会告诉自己,我还是很聪明的,只是复习时间不好。
2012年的一项研究专门研究了自我限制现象。 参与研究的高中生准备数学考试。 在考试之前,他们被要求写下描述他们将如何准备考试的句子。 高中生被分成两组,研究人员给其中一组举了一个肯定的句子作为例子:如果我仔细考虑一下,我会做得更好。 另一组得到了一个中立的“如果......上”。 阅读完这些句子后,参与者被要求再写几句陈述性句子,说明他们将如何准备考试。 一旦写完,这些高中生就开始考试了。
两组中都有一些高中生有自我限制的倾向。 研究发现,在有自我限制倾向的高中生中,那些阅读积极句子的人坚持准备考试的时间更长,而那些不阅读积极句子的人更多。5小时。 为什么正面句子对自我限制的人有如此大的影响? 自我限制的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该怎么做,而积极的句子可以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方式思考,如果他们的自我限制性较小,他们可以拖延得更少。
所以,在你做某事之前,不要怀疑和限制你的能力,用开放的心态告诉自己:我准备得越多,我就会表现得越好。 这样你就不会拖延那么多,你会更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从被动拖延到主动拖延
拖延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拖延者,另一种是消极拖延者。 消极拖延更符合我们对拖延的传统理解: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消极拖延者什么都不想做,不推进任务,只是让时间流逝,在时间的流逝中忍受着拖延的焦虑和快感。 对于积极的拖延者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他们故意将任务推迟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觉得当截止日期临近时,他们将处于最佳状态和最有动力。 如果你在生活中拖延只是为了在截止日期临近时发挥出最佳水平,那么你可能是一个积极的拖延者。
积极的拖延者相信他们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当他们处理任务时,他们通常最终会做得很好。 如果你是一个被动的拖延者,你可以改变你的心态,把自己变成一个主动的拖延者:相信你可以在压力下完成事情,然后把你的时间花在你想做的事情和有意义的事情上,最后有效地完成你必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