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公园。
长安渝北新厂汽车生产线 摄影:朱云清。
便捷的服务,让川渝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核心提示
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在指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保持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全市第二;
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4家和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5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7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成功建成市级示范楼2座,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9家50,000户家庭......
作为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阵地,默默无闻的数据、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渝北全力以赴唱响“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决心和毅力,有力提升了主城区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024年,渝北将紧跟“融合”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努力为推动中心城区核能水平提升、加快建设双城经济圈“一号工程”升级版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聚焦关键点,助力川渝现代产业初具规模
现代工业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渝北正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屹立成渝现代工业的中坚力量。
重庆生产的每四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渝北制造的; 全球每16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是“渝北制造”。 汽车和电子作为重庆北方的两大“头部产业”,也是川渝三地共建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2月25日,近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生产线整体安装进度已达95%,正式投产后“整装待发”。
工厂占地1159亩,将利用长安汽车新推出的电支撑智能网联技术,占据行业市场的制高点,旨在打造“世界一流、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 据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已确定,该厂已确定齐元E07、阿维塔E15等重量级数智新能源车型投产,将形成年产不低于28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推动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迈上更高台阶。
根据规划,渝北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生态城”,2025年区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除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例如,位于渝北的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二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建成,将成为OPPO智能终端的产、研、销基地,形成年产1亿只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5000万部为智能手机,年产值约300亿元。
此外,建设具有成渝特色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带,是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渝北区依托贯穿渝北南北连接广安的工业大道,全长约30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与广安市临水县连通,共同打造农业科技先龙区, 特色农业聚集地,田园诗般的休闲度假胜地,地方文创体验场所。目前,已建成改造10万平方米温室,升级蔬菜、高架草莓等现代化设施,建设柑橘、辣椒冷保鲜设施项目6个,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7家,引进天佑优质牛奶、农业投资厨师选拔等7个产业项目。助力重庆市现代高效农业提质增效。
同时,渝北还与成都科技创投集团等单位共同设立了成渝双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业投资**,这也是渝北双城**设立的首个四川省省资本投资**,将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投资+孵化”产业化模式。 传感器等领域,助力渝北“产业链”升级,推动川渝创新协同和产业协同加快升级。
综合攻关,推动重大项目形成标志性成果
作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双核之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目前正处于“繁忙”模式的如火如荼,抢抓工期的热情饱满。
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T3B航站楼幕墙工程将于今年3月底完工,T3B航站楼主体工程和第四跑道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中国建设八局T3B终端项目区负责人说。
据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T3B航站楼和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建成后,江北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4航站楼的布局,可满足每年8000万人次旅客、58万架飞机起降、120万吨货物和邮件吞吐量的需求, 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质量和壮大。
今年,四川、重庆三地共同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西部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渝北以现代基础设施项目为牵引,持续加强经济承载和辐射驱动功能的重点支撑。
例如,基于航空、水运等资源优势,渝北加快建设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载体的重庆机场型国家物流枢纽。
据悉,目前,南部地区C4地块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庆快递配送中心(一期)建设速度加快; 普洛斯位于北部保税港区贸易物流园区的西南航空智慧物流枢纽等项目得到全面推进; 真菌航空物流园区引进了一批大中型物流企业,部分已开工建设。
此外,渝北还计划建设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罗崎物流城,具备建设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轻轨运输为一体的多式联运条件,将成为重庆主城集加工、运输、中转、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区域物流基地。
抓大工程,抓大工程。 目前,渝北正以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抓好一批重大项目,争先恐后地争取发展主动权。
据了解,目前,新疆电气重庆换流站项目、中国广核集团公司等重要能源安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为双城经济圈的能源供应增添了强劲动力; 两长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线顺利实施,加快建设重庆双城经济圈四个“一小时交通圈”,推动形成国际联通、区域联通、城市互联互通、畅通无阻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群。
持续创新 跨省改革持续取得重大突破
走进川渝高珠新区南北大道三期场地,连接川渝两地的交通要道已经形成,即将通车,标志着南北大道已全面通车。
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渝经济圈的建设,是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索新突破的使命。 作为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持续共同成长的川渝高竹新区,是跨省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先行试验区的“天然试验田”,被寄予厚望。
近年来,渝北区基于毗邻四川广安的优势,始终坚持“一盘棋、一体化、同心一心”的理念,按照“系统融合、关键抢断”的思路,大胆尝试、大胆突破、自主改革,为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提供了“高竹”模式, 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跨省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推广。渝北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渝北与广安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负责政务,成立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按照“小管委会+大公司”市场化的发展经营思路,由渝北、广安分别以等额注资的形式注资5亿元, 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管辖区分摊,增量收益五五十分”的原则,不断完善税收、统计计算等利益挂钩机制,实现利益分享。
创新招商模式。 渝北、四川率先建立跨省统一招商体系,2023年共有205家企业入驻新区,增加75家2%,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7家,增加46家8%,2023年累计银行授信额度达到1206亿元,工业产值60亿元,税收收入为22亿元。
创新的元素保证模式。 2023年,将征用3,134英亩土地,批准2,100英亩土地,征用和拆除3,523英亩土地。 按照“政策高低,成本低高”的原则,参照两地最低推进新区工业气体实施; 与重庆水务集团合资成立高珠水务有限公司,推动实现同城水资源同价。
创新公共服务机制。 建立全国首个跨省税收征管服务平台,开通首个跨省12366**,设立首个跨省“风桥式”税务纠纷调解室,实现了川渝两地53项税收政策、76个税收征管流程实施口径的统一,为跨省邻域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税务经验, 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
链接
释放“双城”红利,渝北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结出硕果
两城共建,就是要让两地人民享受实实在在的红利,分享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成果,这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起点和终点。 近年来,渝北区不断推进高品质生活建设,富民福祉频频结出硕果。
改善民生服务。 目前,渝北市医保跨省、远程网络结算已实现城镇、街道全覆盖,“川渝通讯办”共办理11件事项50,000件; 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牵头梳理制定全市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获批国家医养融合示范区。
在川渝高珠新区,还设立了全国首个川渝“一窗服务”社保非税业务窗口,将非税业务办理时间从“往返3小时”缩短为“现场5分钟”,设立全国首家跨省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机构10余家, 与临水县共建四渝首个跨省医疗社区。
完善城市功能。 近年来,渝北有效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化城区,推动一流园区城市功能质量不断提升,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融合示范县,大盛镇、玉凤山镇成功打造“国家级健康小镇”, 杨家沟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获评成渝经济圈“十大乡村特色案例”。
坚持绿色发展。 目前,渝北桐洛山矿区生态修复已入选国家景观工程和美丽重庆建设的典型案例; 全市首个绿色智能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与广安建立“林长+林长”跨境森林资源共保合作机制,高珠新区获批探索成渝经济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试点。
王采妍 杨敏 **除签字外,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