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李心云的粮油店是最显眼的存在。
和屋顶一样高,堆满了成堆的米粉油,李心云一个人忙的时候,身材太瘦了。
身边认识她的人都说李心云是个“不想死的女人”。 为了省钱,她没有花钱雇帮工,承担了采购、核算、收货、发货的所有工作。
没有父母的帮助,更没有亲戚的帮忙,李心云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别人不忍心看到她背着十几斤粮油,还要爬楼梯送货,还经常劝她放下执念,不如向前看,向**要更多的补贴,重新开始生活。
但面对前来安慰的人,李心云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
“我一分钱都亏不了,我不应该拿我的钱,我也不会拿一分钱,我做这些事这么多年,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让我老公死得清清楚楚。 ”
她说,如果真的是因为没有拿到赔偿金,她也不会在14年里来回北京几十次,欠下36万块钱冻死丈夫的尸体,靠打苦力谋生,甚至还因此被拘留**,失去了近3年的人身自由。
对于李心云来说,从2007年到现在,丈夫死亡的真相是她唯一关心的事情。
而她的坚持,不禁让身边的人很不解:07年的意外,鉴定结果明明是意外,可是李心云为什么从来不接受呢?
经过14年的顽强核实,家人和朋友早已与李心云疏远。 但她宁愿欠下36万元的债务,也不愿火化丈夫的尸体,那么李心云还在等什么呢?
一个好人怎么会被火车碾过? ”
在丈夫刚刚出事的那段时间里,李心云总是在重复这句话。
在她看来,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她的丈夫卢强,前一天晚上刚刚和他告别,第二天就变成了一具尸体躺在火车轨道旁边。
而被哥哥拖过来送葬的李心云,看着脸上毫无血色的丈夫,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2002年,李欣云和丈夫陆强刚刚相识。 当时,他们一个是性格泼辣的服装店老板,另一个是老实巴交的熟食店老板。
或许是天命在黑暗中指明了方向,让在一起才半年的李心云和陆强对对方无比肯定,对方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那个人。
于是,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两人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与李心云的大笑容不同,丈夫陆强老实害羞,不像别人的丈夫那样满嘴情话,而是踏实做事,虽然话不多,但真相却瞒不住。
在陆强的衬托下,李心云的精明和辛辣更加明显。 两个人就像互补,默契地协调分担小家庭的大事小事,过着安逸的生活。
李心云说:结婚后接手买卖任务,丈夫不爱说话,就退到二线,一手承包了家里的一日三餐和家务。
在他们的居住地附近,还有一个矿区。 闲暇之余,丈夫陆强总是喜欢在小店里帮忙卖货,或者去矿区打零工来养家糊口。
在四年的婚姻生活中,性格迥异的夫妻有时会跌跌撞撞,但争吵过后,两人依旧会手牵手,继续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李心云一度以为,余生会和这四年里的每一天每夜一样,虽然过着吵闹的生活,但好在平稳。
然而,事故发生在距离矿区不远的内铁上。
当时,看到丈夫尸体后报警的村民向李心云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他们住在离铁路不远的一栋民宅里,有在铁路沿线捡拾掉落的煤渣的习惯。 2007年9月7日凌晨3时许,陆强的尸体躺在铁轨旁。
从现场痕迹来看,陆强应该是在途中不小心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面对强劲的气势,陆强被甩到了铁轨旁边的小路上,当场死亡。
随后,赶来闻讯的**人员也对事发现场和遗骸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村民们的推论,李欣云的丈夫确实是因为意外撞上火车而死亡,导致颅骨和心脏破裂,导致大出血。
但面对专业人士给出的解释,突然遭受失去丈夫痛苦的李心云表示,他根本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
在李心云看来,丈夫陆强的尸体暴露了太多的可疑点。
如果他真的是因为与火车相撞而死的,那么她丈夫的尸体周围没有一丝血迹。
而且,从现场来看,在她到来之前,丈夫的尸体旁边已经放了熏香灰和黑纸,如果不是因为**杀人的罪名,路人怎么可能好心为一个陌生人花钱?
再加上丈夫平时行事谨慎小心翼翼,李心云不敢相信丈夫陆强真的死于意外。
而**现场调查结束后,李心云表示不愿意送陆强火化。 她告诉前来她家吊唁的亲戚朋友,她觉得丈夫的死因很奇怪,一定会调查到底。
见李心云如此坚决,亲友也劝不阻,只能稍作安慰后离开,给李心云留下释放情绪的空间。
不过此时的李心云却丝毫不顾及她的悲痛,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想要查清真相。
然而,想要凭一己之力找出丈夫死亡的真相,从小就没看过书的李心云,一时间感到不知所措。
无奈之下,她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尸检上。
提交尸检请求后,她开始焦急地等待。 2007年10月,她终于等到了尸检通知。 李心云匆匆穿上衣服,她要一直陪在她身边。
然而,她的决定立即遭到工作人员的反对。 对方向李欣云解释道:我很清楚家人的感受,但是法医所做的工作和电视上简单的几个镜头完全不同,也没有什么心理准备,所以最好不要**。
然而,李心云苦苦哀求,最终工作人员也只能勉强答应,让李心云站在一旁,**他们的解剖过程。
饶某经历了无数次心理建构,在尸检过程中,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李心云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生理反应,几次跑到屋外呕吐。
但就在工作人员以为她不会再进来的时候,已经清理了她身上污秽的李心云又推门走了进去,一脸平静刚毅,又站在了他们身边。
然而,这次尸检的结果并没有给李心云带来任何希望。
经鸡西市公安法医部门检查,李心云丈夫陆强体内未发现普通农药、镇静药物残留,体表无抵抗伤、锐器伤或机械性窒息痕迹。
而头部和腹部的器官损伤,以及双臂、大腿等部位的骨头完全切断,可以证明陆强确实死于超强的外力冲击,并没有发现他被杀的痕迹。
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心云无法接受。
自从丈夫去世后,各种关于死因的猜测纷至沓来,几乎让她陷入了怀疑的魔窟。
如今迷雾终于揭开了,她已经想到了万千个可疑的**,她不相信这么平淡无奇的结局。
“当时,一位法医告诉我,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死者的头骨和肩胛骨有伤,这是站立时受到外部打击造成的。 ”
基于此,李心云认为,如果丈夫真的死于火车撞击,那么肩胛骨上应该不应该有站立的伤口,而今天的身体特征很可能是丈夫死前与某人争吵造成的,受伤后被扔在铁轨附近。
因此,在法医尸检完成后,李欣云再次向黑龙江省公安厅提出尸检申请,要求进行第二次尸检。
为了尽快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省公安刑事技术总队接到尸检申请后,通知李欣云,组将安排工作人员负责陆强的尸检。
2008年2月21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公布了第二次尸检结果。 法医的意见与第一次尸检的结果相同,即陆强符合尸检的特征,即死前火车的作用导致多个器官破裂。
不过,哪怕两次尸检的结果一模一样,也丝毫没有动摇李心云心中的怀疑! 随即,根据法医对肩胛骨的检查结果,李欣云提出了第三次尸检申请,要求对尸体进行全面尸检。
然而,她的举动却招致了亲戚和**的反对。
在**看来,两次尸检结果完全相同,排除了法医个人能力的主观性,因此不会对陆强的死因进行二次解释。
而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陆强家人,承受不起亲人尸体反复尸检的痛苦,强烈要求李心云停止行动,尽快火化陆强的尸体,让他安葬。
然而,李心云的倔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说:
“我觉得陆强是世上唯一对我好的人,我有义务替他找出真相。 ”
为了保证尸体不受损坏,李欣云与殡仪馆达成协议,她支付了冷冻费用,殡仪馆负责保存丈夫的尸体。
在确定尸体下落后,李心云决定自力更生,不再依靠专业人士,而是自学解剖学知识,解开丈夫死因之谜。
为此,她特意买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医学书籍,从零开始学习,一点一点地啃着人体解剖学的硬骨头。
在无法学习的情况下,李心云再次来到丈夫的事故现场,重复和模拟了事发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轨迹,希望在实践中灵光一现,找到真凶留下的线索。
而当她有一点知识时,她会不断地将丈夫身上的痕迹与书中的例子进行比较,不放过任何可疑的小伤口。
甚至,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伤势,李心云还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回到殡仪馆,拉着丈夫的衣服,自己做实验。
随着解剖学知识的不断提高,李心云发现,丈夫陆强身上的一些伤口确实不是撞击造成的,而是更像是故意伤害留下的伤口。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猜想,在李心云四处奔波寻找丈夫的死因时,有几位矿工领导声称,卢强的死是因为对手矿区的恶意报复,他们就是知情人。
但当李心云去找肇事的火车司机核实时,对方却是真诚而积极,把丈夫的死放在自己的头上,并表示愿意支付一笔赔偿金。
可是,李心韵之却不在这里,她只是想查清丈夫的死因! 但当各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真相不断传入耳中时,李心云本就薄弱的医学判断力彻底崩溃了。
面对四年的相互支持,她发现自己在迷雾面前根本无法冷静下来,靠自己的判断也太难找到真相了。
这时,李心云才明白,自己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去更高层次的地方,让那里的法医重新检查尸检。
但就在她准备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殡仪馆的负责人却找上门来了。
冷冻尸体的成本并不低,在李心云忙着在田间检查的时候,保住丈夫陆强身体的成本也在不断叠加。 李心云的预付费用根本不够他留在冰柜里。
殡仪馆负责人表示,如果想继续冷冻尸体,就必须结清欠款。
但自从丈夫出事后,夫妻俩的小店就关门了,也从未向公众开放过。
没有了连续的收入,再加上家里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费,李心云的钱包已经空空如也,根本还不清欠款。
无奈之下,她只好与殡仪馆负责人商量,说自己一边去北京找专家,一边找点零工,尽快结清欠款,希望对方不要停止冻死丈夫的尸体。
征得殡仪馆同意后,李心云将儿子送到亲戚家,独自前往北京。
在北京的日子里,李心云拜访了无数专家,一遍又一遍地重述丈夫的遗体情况,希望得到与省公安厅完全不同的判断。
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样,北京的一些专家不同意,他们认为卢先生的死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并要求李先生将尸体送去进一步检查。
在这一点上,事情似乎有所好转。
看到希望的李心云更加确定,她的丈夫是死于他的谋杀。 于是,她一边到处拜访专家,一边自己走上了上访之路,声称要为丈夫找到真相。
然而,她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为了在北京生存,李心云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找了一份体力劳动繁重的工作,只留了一小部分钱给自己生活,剩下的用来做交通费和旅游费。
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李心云的寻谑之旅越来越急切,从开始理性等待真相,到不遗余力证明丈夫死于杀人的结束,李心云的请愿越来越频繁。
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太过急躁的李心云不得不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
在追捕凶手的14年里,李心云光是来信探视就被拘留了6次,有2**记录,在将近923天的时间里,她根本没有人身自由。
“我母亲的家人和我岳母的家人都不支持我这样做,他们都觉得我应该放弃。 ”
李心云坦言,丈夫出事后,身边亲友的态度随着她追凶手的事业不断改变。
从一开始的默默支持,到最后的明确反对,在为丈夫查明真相的这十年里,她仿佛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2011年1月23日,再次从**中心获释的李心云,没有等到任何亲戚前来迎接。
那时候,已经是年底了,身边也没人,就连**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好奇,礼貌地问她为什么没有亲戚来接她。
这样的一幕,让李心云心里十分痛楚。
我学历不高,在北京生存并不容易。 她忙得不可开交,但挣到的工资远远不够丈夫在殡仪馆的冻费,拖欠的金额高达36万。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及时的指导和教育,再加上自己的**经历,被寄养在亲戚家的儿子也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成绩一落千丈。
这一刻,李心云原本坚如磐石的心渐渐松动了几分。
从31岁到45岁,她把所有的好时光都花在了信访核实上,结果不仅一无所获,还间接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现在亲戚朋友也和他划清了界限,李心云不禁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真的出现在自己身上吗?
被迫维持生计的李心云回到了黑龙江的老家,在那里开了一家粮油店,赚到的钱在偿还殡仪馆欠款的同时,试图重新训练儿子。
没有了亲朋好友的帮助,李心云把自己活成了全能超人。 她不仅打理了粮油店的大事小事,还开办了送货上门服务,她咬紧牙关,一天就送达了一万多斤粮食。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我只是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铁人来做。 ”
有空的时候,李心云还是会习惯性地去丈夫出事的地方坐,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出当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丈夫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
当被问及是否还觉得丈夫的死很奇怪时,一向倔强坚定的女人松了一口气,说自己已经考虑过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琐碎的细节试图让别人同意她的观点。
提到儿子,李心云的语气有些哽咽。
她坦言,为老公奔奔了这么多年,最难过的就是儿子,现在折腾了这么久,她只希望两件事:一是今年16岁的儿子能顺利考上大学,二是希望能够再看一眼儿子的所有信息。丈夫出事后的公安。
如果丈夫真的死于车祸,她会尽快让他下葬,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
2021年1月31日,鸡西市公安局发来消息:2007年陆强案后的所有案材都准备好了,希望李心云能如期去查。
李心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与刚踏入鸡西市公安局时不同,到了不迷茫年纪的李心云,眼中不再有当年的偏执,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的柔和。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一一检查了所有案件材料,仔细核实了上面的每一行字,当她看到丈夫陆强确实死于火车相撞时,几乎听不见地叹了口气。
为了让李心云放心一些,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特意给她看了之前传闻的“矿工头目致死”的调查结果:没有证据证明涉案人员与陆强之死有关。
听完工作人员的解释,看过办案资料的李心云内心的执念终于倒在了地上。
当她来到殡仪馆时,她亲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十四年后,完成了丈夫的火葬仪式。
事情都处理好了,李心云就来到了丈夫独自出事的那段铁路。 只是这一次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寻找线索,而是慢慢地躺在雪地上,表情如释重负,心酸甘情愿。
“这些年来,我无数次来过这个地方,我记得这里每一块石头的位置。 ”
穿着十四年前的棉衣,趴在地上的李心云没有歇斯底里,放弃了内心的执念,她毫无顾忌地张开双臂躺下,任由眼眶里的泪水打湿,散落在一旁的围巾上,为的是做最后的告别。
人已逝,悲痛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但对于今天的李心云来说,接受告别就意味着重生。
后来,在**的帮助下,李心云申请了生活补贴,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清洁工,再加上粮油店的利润,生活有了保障。
回到母亲怀抱的儿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摆正了学习态度,相关工作人员还在积极帮助他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从而改变环境,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
放下执念的李心云,脸上多了几丝时间痕迹,眉毛却绷得舒展,眼神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锐利了。
如今,她更多时候是坐在自家粮油店门口,对着人群一言不发地笑。
从2007年到现在,李心云已经过分执念了,现在乌云散去,见月了,已经醒来的李心云,已经到了该为自己而活的年纪。
半辈子的曲折,我们也希望她放下执念后,能享受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