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中,63式装甲车承担了远距离突袭和穿插等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我军的主要装备,63式装甲车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63式装甲车,全称“63式履带式装甲运输车”,该车于1958年7月发制,当时的任务要求是装甲车必须全封闭,能实现水上浮动,动力和传动装置前部,发动机是从苏联进口的260马力6150L液冷6缸柴油机。
1959年3月,原型机组装完成,同年5月,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发动机、变速箱、行走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特别是改善了车辆重心向前的问题,工厂代码为531(根据第一机械部门的文件, 5代表运输车辆,3代表陆路运输车辆,1代表设计序列号)。
两年后的1961年,531暴露出的问题开始得到纠正,出厂代码为531A。
1963年3月18日,该车正式定型,命名为“63型履带式装甲运输车”。
63型履带式装甲运输车,长度5476米,宽2978米,高度258米,重126吨,铠装厚度14毫米,铠装类型为焊接钢板,可阻挡762 毫米口径 **,但针对 127 毫米口径**攻击不受保护。 乘员人数为3人,车前部是左侧的驾驶员,右侧是机械师和机枪手,指挥官位于驾驶员后面,通常由指挥官和驾驶员操作。
装甲车设计在动力舱前方和乘员门后方,能够漂浮在河流障碍物上。 配备五进一倒档同步机械传动,转向机为多片转向离合器。 制动器为皮带式,侧减速器为单级圆柱齿轮式。
动力系统为直列6缸水冷柴油发动机,为装甲车提供最大续航里程500公里,最高公路速度65公里/小时,越野速度46公里/小时。 行走部分有四对单橡胶**直径承重轮,驱动轮在前,采用扭杆悬挂装置。
* 在设备方面,有 59 型 12一挺 7 毫米高射机枪。
后来,根据需要,63型衍生自许多改进型号。
主要有三种基本型号,即A和A531。 其中,531是最早的量产车型,并陆续升级为531A。 531A和A531的区别在于车辆**,一个是762毫米口径机枪,一挺是12挺7毫米口径机枪。
此外,在63式底盘的基础上,衍生了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发射器。
特别是,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发射器是通过将63型130式火箭发射器的火力单元移植到63式底盘上来拼接的。
除上述两种型号外,63式还开发了自行迫击炮、指挥车、救护车、救援车等多种型号,这些型号在1990年代停产,包括衍生车型,63式装甲车系列总产量近9000辆,被称为中国的M113。
在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中,我军共有80辆63式装甲车参加了作战行动。
在西线云南方向,第13军第37师组织10辆63式装甲运输车,载着一个步兵连,在雨夜渡过红河,仅用了8分钟就成功到达对岸,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
在东线,在广西方向,在高平战役中,运载步兵的63式装甲车负责远距离穿插任务。 美中不足的是,当时分配给步兵的63式数量有限,只有少数步兵可以坐上63式实现机动作战,最大的作战单位在连级。
在战斗中,63式装甲车也暴露了装甲薄弱、火力不足等问题,但作为主力装备的63式装甲车,在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场上,依然发挥了绝妙的榜样作用。
有一次,我步兵连在进攻越南某县的途中,突然遭到越军伏击,敌人用轻重机枪和火箭发射器向我军冷库(一栋两层楼的建筑,未完工后改建为防御工事)向我军射击。
由于冷库比较坚固,敌人火力猛烈,我军的机枪和40发火箭发射器无法近距离射击,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仍然没有攻占,上级发现后也非常着急。
碰巧的是,一辆63式装甲车护送运输车到总部,局长命令车辆去支援。 快到傍晚时分,战区刚刚下起了大雨,道路又滑又泥泞,装甲车要开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战区。
在与连长讨论后,连队派出四名士兵在车辆上携带40火箭发射器和65型82毫米无后坐力后炮(每门装有4发弹药),准备向防御工事射击。
在行动开始之前,在装甲车的机枪位置堆放了几个装满泥土的麻袋,以增加保护。
之后,装甲车全功率行驶,冲向冷库楼底,40火箭发射器首先向一个火点开火,摧毁目标后,82火炮由战斗机以肩扛方式补充,摧毁了冷库二楼的另一个火点。
这时,装甲车倒车,然后用一团马力撞上了铁门,碰撞打开后,63式后退了一点,机枪手在里面开了一阵扫射,步兵趁势向内冲锋,最终消灭了敌人。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击毙了19名越南士兵,俘虏了3名俘虏,缴获了15支苏制和美制步枪,3挺轻重机枪,2个火箭发射器,7枚火箭弹,以及1箱地雷和苏制反坦克手榴弹。
这场战斗的胜利,63式装甲车是胜利的关键。
如今,63式装甲车已经从我军完全退役,在我军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