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口语、后记和各种成语。
然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别说成语背后的故事了,很多人甚至会对成语的原意感到困惑和误会,这应该不是由我来决定的,但是我想偶尔了解一下成语背后的故事,成语本身的意义,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典故中的中国史(春秋篇)》出自《典故》。左传从《史记》等8本古籍中精选春秋时期的63个经典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的非凡策略和智慧,讲述了成语和俗语背后的故事。
比如在《春秋时期宗衡家族的始祖》一文中,自贡的举动不禁感叹,这真是“不人道”!
当时齐国要攻打鲁国。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实力很强,但鲁国呢? 只是一个小国,实力并不好,当齐国要攻打陆国的消息传出时,可想而知陆国在人心中是多么的慌乱。
这个时候,孔子这个土生土长的鲁国人儒家圣人,肯定是担心的,毕竟鲁国是他的祖国,如果齐国攻打鲁国,那么鲁国就没有胜算了。
于是,孔子派自贡去阻止这一切。
自贡是怎么做到的?
他先找齐国,然后是吴国,越国,最后是晋国,在几个国家之间游说,让吴国派兵到齐国,越国派兵到吴国,晋国派兵到越国, 最后做了“寸庐,乱七八糟,破碎,强势霸道,十年来,五国变了。 ”
这也是成语“生死”的由来。
看完整个故事,不得不被子贡打动了,他的一系列做法不禁让人惊叹不已,同时,这个故事真的记住了这个成语,记住了子贡的惊人智慧。
而《典故中的中国史》绝不只是一个故事,既然书名有“典故”二字,自然就少不了“典故”了。
在谈论这个成语或词时,“典故中的中国历史”也少不了解释这个成语或词的含义。
例如:春秋笔法一词。
《典故中的中国史》中有这个词说:“'春秋时期'用的语言极为简洁,但几乎每一个字句都隐含着赞美和不赞同,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惟言大一'和'皮日扬秋'。 ”
简单的一句话就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简单易懂。
最有意思的是,书中还说:“孔子的骂人能力,体现在历史书《春秋》中。 ”
看来,《典故中的中国史》的作者吴宗义也颇有幽默感。
顺便说一句,在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部分对中国经典的欣赏。
选取《典故中的中国史》或《史记》或《论语》《左传》等8部经典原文进行解释。
中国经典的原文使人们更加意识到故事的发展或影响以及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也使读者从原文中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成语、故事、经典原文,《典故中的中国历史》相辅相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典故背后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