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南省醴陵市绿色种植养殖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 摄影:邓丽萍。
近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利斯道尔区雅尔赛镇红星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在地上堆粪,准备在4月份及时施用到田里。 随着绿色种植养殖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红兴村等越来越多的地区探索出一种有效的粪肥回报利用模式。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绿色种植养殖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共涉及北大荒农垦22个省(市)、299个县(农场)。 近三年来,政府共安排了74只基金2亿元,在畜牧业主要省份、粮食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选择基础条件良好、地方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在全县开展绿色种植养殖循环农业试点,其中2021年为279个县,2022年为251个县; 2023 年为 233 个县。
如今,三年过去了,试点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已达9353%,累计回田固液粪肥近8000万吨,绿色种植养殖循环农业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突破重点阻塞点,推动全县粪肥返田。 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目的是解决种植养殖与养殖脱钩的关键问题,促进粪肥利用是种植养殖两端顺利衔接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试点县累计收集处理固体肥料4388万吨、液体厩肥6216万立方米,还田固体肥料2586万吨、液体厩肥5348万平方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部分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减少化肥用量32万吨(转为纯),土壤有机碳投入增加450万吨,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固碳和农田汇汇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上海,土壤有机质在两年内增加了10%,效果显著。
培育服务机构,粪肥返田市场逐步壮大。 “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的机械和处理方法,很难通过粪便回流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粪便收集、处理和施用服务,做以前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站长梁永红说。 目前,全国参与绿色种植养殖循环的服务对象超过2500人,比项目实施之初多出近1000人,从事粪肥还田近3万人,服务播种面积7830万亩。
采用一体化技术模式,施肥更加科学高效。 曾几何时,粪便返回田间是繁重体力劳动的代名词。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田间试验,围绕当地主力农作物融入各类绿色种植养殖循环技术模式。 例如,“固肥+氮肥”模式在土壤试验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与配方肥和缓释肥相结合施用。 同时,充分发挥农机与农艺一体化的优势,采用机械抛投、机械深施等施用方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粪肥还田机械化水平。 近三年来,“固粪+氮”模式累计施用面积达3900多万亩。 此外,针对液体厩肥体积大、养分低、运输施用困难等特点,在各地探索了“液厩+氮”模式,如江西省万寨县采用“沼渣罐车+沼浆撒布车”模式,每辆车每天可施肥30亩,按8小时计算; 黑龙江省引进大型施肥机械,融合“液体厩肥+喷施式还田”模式,深施土壤覆盖,避免异味挥发和养分流失,具有节水节肥、增产提质的显著效果。
探索长期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要发挥绿色种植育种周期后半段的作用,关键是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实现绿色种植育种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年来,各地都采取“花钱买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种植养殖结合机制、利益挂钩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全追溯机制,实现农户紧密联系。 服务机构和种植主体,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摊。例如,在甘肃省广河县的“肥料库”中,农民可以利用畜禽粪便、牛羊、草料换取有机肥,用现金购买有机肥。 “近年来,各地探索创新了大量参照和操作机制,真正连接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者,通过资金引导提高互利粘附程度,实现各方共赢。 绿色种植与养殖循环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李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