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厅。
新中国第一次颁奖仪式在这里举行,共有1000多名优秀将领被授予第一军衔和勋章,其中有建党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兵,有红军时期被我们党吸收的有志之士, 以及叛乱投降的前国民党将领。
但在这些人中,却没有傅作义数字。
这位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贡献的英雄应该被授予军衔,因为他也造反投降了董启武, 陈明仁他们都是被授予将军的,为什么贡献在他们之上的傅作义没有被授予军衔?
董启武.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不仅与政策法规有关,还与傅作义自身的复杂情况息息相关,甚至复杂到他亲自找到了傅作义解释的原因。
在傅作义的众多贡献中,最大的无疑是推动北平和平解放。
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北平这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仅使许多古建筑避免了战争,也保护了北平两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
如果傅作义没有接受谈判并造反,那么我军将为解放北平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当时的兵力来看,傅作义担任华北军区司令的时候,手里有近六十万大军,如果加上他麾下董其武麾下的八万随远大军,傅作义手里总共有近七十万大军。
傅作义虽然经过几次与我军的战斗,傅的兵力有所减少,但仍有50万左右。
所以,如果没有傅作义的起义,我军要想解放北平,就需要以五十万大军进行激烈的战斗,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而且会破坏北平的文史遗迹,损失惨重。
而所有这些问题,都随着傅作义的起义而得到解决,北平解放后接受改编的傅步人多达25万。
因此,傅作义对北平和平解放的贡献,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或文字来形容,更不能用他的其他贡献来形容。
北平解放后,我军的下一个目标是绥远地区,驻绥远的**将领是傅作义的部下董启武.
如果我们选择攻打绥远,那么我军必然要付出不可预测的代价,有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先例,再加上董祺武是傅作义的下属,和平解放绥远就成了我们党的目标。
董启武. 然而,在傅作义起义后,老江为了阻止我党的脚步,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拉拢董启武,不仅任命他为西北军政都督,还派徐永昌、王树明到绥远示意。
为了尽快拿下董七武,傅作义毛自荐,带着二十万银子前往绥远与董七武交谈。
在会谈中,董其武麾下的军团司令员孙兰峰对起义提出质疑:“共产党和我们在北平达成的一些协议没有得到执行,那么这样的起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傅佐**解释道: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是因为负责执行的人能力不够,刚进入北平,很多事情需要处理,难免会有遗漏,但这是执行协议的人的问题,不能说协议没有得到兑现。
随后,傅作义与董祺武商议了很久,最终劝说董祺武率兵造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战斗,在傅祺义的劝说下,绥远成功解放。
随着绥远的和平解放,董祺武麾下的八万大军改编为2个军1个骑兵师,这三支部队几乎全部由**组成,这在当时的我军中是罕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作义在绥远期间,老江曾多次派人联系他,试图拯救这位能干的将军,但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傅作义去绥远与董启武谈判时,老江通过孙兰峰通知傅作义,希望他能趁此机会去重庆,派专机去绥远。
然而,这个建议直接被傅作义拒绝了,不屈不挠的老江要求徐永昌再次邀请傅作义来广州,但最终还是没有结果。
其实,傅作义此时完全有机会去重庆,但是他没有去,这说明傅作义既然选择了投降,就与过去划清了界限。
不仅如此,据曾任政治局书记处书记的施哲说,傅作义曾经找到***,并详细汇报了他手中的部队、无线电、枪支等资源,并表示都可以无条件上缴国家。
而听完这话,***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说:你可以留着。
短短五个字就看得出来,***和**对傅作义有着深厚的信任,也难怪傅作义能坐上水利部部长一职20余年。
除了推动北平、绥远解放外,傅作义在解放事业上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比如他后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他为我们党解放新疆和湖南作出了深远的贡献
比如解放湖南的时候,傅作义用无线电向湖南方面军喊了半个小时,要求两支湘国民党军队宣布起义,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老板在一次会议上提到过:傅作义在电台里讲了半个小时,两军在湖南起义了! 这挽救了多少战士的生命!
总体来看,傅作义的贡献远不能用“将军”的军衔来量化,这也导致了授予傅作义称号的难度问题。
1955年,为了表彰为两次战争做出贡献的将领和士兵,决定举行颁奖典礼,经过几轮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奖励标准。
这个标准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在**部门任职并调到地方职位的将军不参加现役军衔的授予
1955年,就已经有一些当初服役或调到地方政府多年的将领,这些将领自然没有参加这次军衔考核。
其次,傅作义的贡献远不能用将军军衔来衡量,结合他对解放事业和我们党的贡献,在考虑授予傅作义军衔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将军军衔授予傅作义,是冤枉他。
在国民党起义将领中,傅作义无疑是贡献最大的,再加上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授予他的将军称号显然要低一些。
而将军人数只有10人,按照将军的考核标准:要参加我们党的早期起义,在红军时期担任师级以上干部,傅作义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将军不合适,元帅的标准更是高,所以可以说没有合适的军衔来授予傅作义。
退一步说,就算授予傅作义将军的军衔,对他来说,不仅意味着待遇不提拔反减,还有些不敬。
这是因为根据相关规定,水利部部长的待遇为第四级行政级,而将军级为第五级行政级,比部级低一级。
另外,在这次的头衔榜上,傅作义的老部下董启武和陈明仁也在其中,这两人被授予了将军军衔。
但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贡献而言,他们远不能与傅作义相提并论。 这显然是对傅作义贡献的一种否定和不尊重。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傅作义的头衔授予成了难题:没有合适的军衔,但又不能冤枉,所以最后只能按照规定不给他军衔。
这样一来,不仅傅作义的待遇不会降级,而且也避免了因授予爵位可能带来的所有问题,而且也符合规定,可谓是一石多鸟的好办法。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说海军上将冤枉了傅作义,1955年9月的颁奖典礼后,**亲自找到傅作义,向傅作义详细交代了有关情况。
**对傅作义说:“你的情况很特殊,既不能被冤枉,也不能被冤枉,按照规定只能不被授予军衔,希望你心里不要介意。 ”
面对丞相的松了一口气,傅作义摆了摆手,笑了几声:丞相不用多说,我傅一生不是一个贪名利的人。
此外,不授予傅作义军衔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原来的授勋仪式之后,一些干部对自己的军衔不满,打算写信给**要求更高的军衔,但在相关领导劝说付作义等人为榜样后,这些干部也打消了上书的念头。
授职后,傅作义继续专心致志地担任水利部部长一职,直到去世前一年才因病辞去部部长职务,因此有人称他为“水利部部长”。
早在1941年,傅作义就率部在河套地区开凿渠,引黄河水,开凿了千里渠支渠,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也为后来在水利部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傅作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当时,考虑到绥远地区的地形,他认为这里可以耕种10万公顷的耕地,但现在绥远的耕地还不到一半,于是提出了在这里建水利农场的计划。
这个计划一经报道,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傅作义的计划是有益于人民的,我们一定要推广。
为此,不久后,**提名傅作义为水利部部长一职,这位出生在黄河沿岸,在黄河上经历过多次洪涝的船夫之子,终于可以脱下军装,完成自己的水利梦想。
傅作义就任水利部部长后,专心致志地治理黄河,如何控制这条永垂江,是历朝古代都要面对的问题,傅作义和黄委会深入工作,多次勘察黄河沿岸,制定了防止黄河再次泛滥的详细措施。
此外,傅作义每年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巡视全国各地,他的足迹已经到了北方的黑龙江,南方的珠江,长江和黄河都留下了无数他的痕迹。
每次出京考察,付作义总是带上行李,走了一个月,哪怕是夏天的高温下,也从不休息。
1950年,当国家计划在黄河上建造一座水电站时,傅作义亲自带队到河南、山西考察。
勘察期间,傅作义跋涉山河,捡拾河边的黄土和泥沙学习,饿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馒头,渴了就捡起河水喝。
正是在傅作义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黄河流域首个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启动。
奠基仪式上,疲惫已久的傅作义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幸好及时送往医院康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傅作义不顾病继续到各个地方考察,不同的是,以后出京的时候,他的行李里会有很多药品,随行人员中有时还会有医生和警卫。
但即使有医生在身边,傅作义也常常不顾自己的病痛,尤其是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 1963年8月,天津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数千万人无家可归。
收到灾情消息后,傅作义立即拔出针头,匆匆赶回水利部,亲自指挥救灾工作,然后前往灾区第一线全身心投入救灾工作。
傅作义在任大臣期间,可以说是泛洪过,他就在那里,为祖国倾注了全部精力,却不求回报,不愧是大风明媚的节日。
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旅行,傅作义的身体终于疲惫不堪,进入70年代后,傅作义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在1972年的国庆节辞去部长职务。
虽然卸任了,但傅作义依然每天关心着水利事业,甚至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刻,他还在关心山西西黄灌溉工程的进展。
1974年清明节刚过,79岁的“水利将军”、和平解放北京英雄傅作义在北京一家医院安详离世,享年79岁。
傅作义虽然没有军衔,但他一生的贡献,远不是用军衔来概括的。 身着军装的他,是和平解放北京的英雄; 换上布衣,他是治理永劫不愈洪水的专家,这就是傅作义——一个普通渔夫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