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营养丰富,作为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价格低廉且营养丰富。
在购买鸡蛋时,我们会发现有些鸡蛋表面是干净的,而另一些鸡蛋则沾满了鸡粪。 每个人都很自然地避免鸡屎,选择表面干净的鸡蛋。
但是没有鸡屎的鸡蛋真的干净吗? 不一定!
鸡蛋中看不见的致病菌
母鸡在产蛋排便时会穿过“泄殖腔”,鸡蛋和鸡屎总会相遇。 虽然鸡蛋看起来很干净,没有鸡屎,但它们可能仍然带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污垢,那就是致病菌。
图库版权**,使用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调查显示,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约为150万,虽然这个统计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没必要太害怕。 事实上,细菌存在于环境中,我们人体每平方厘米也可能有1000到100万个菌落,形成许多不同单位的细菌。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鸡蛋中“最脏”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在北京的房山区、海淀区和顺义区,有一项研究对市售鸡蛋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3个地区蛋壳上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平均携带率为80%。 沙门氏菌的平均携带率为1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携带率为5%。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如果蛋壳表面有明显的粪便和污垢,菌落数量较多,则检测出大肠杆菌较多,当蛋壳表面相对干净,菌落数量较少时,大肠杆菌的检出较为常见。
图库版权**,使用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产蛋后被污染的种蛋,以及表面污染较少的种蛋(看起来干净的种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微生物感染到内容物中沙门氏菌通常在 25 储存 3 天,可以穿透蛋壳和蛋壳膜感染鸡蛋内容物。 在表面污染严重的鸡蛋中,微生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并侵入鸡蛋内部。
沙门氏菌需要警惕
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常见于鸡蛋、肉类和生牛奶中。
沙门氏菌可能会在蛋壳形成之前污染受感染母鸡生殖组织的鸡蛋,进而污染鸡蛋内部。
更可怕的是,沙门氏菌特别容易喂养:耐盐、耐低温,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数周,在水中能存活3周,在粪便中能存活2个月。 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图库版权**,使用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食用鸡蛋引起的众多疾病中,食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引起的疾病比例可高达70%、80%; 可以看出,对于沙门氏菌,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安全食用鸡蛋的建议
鸡蛋中的沙门氏菌虽然危险,但并不难对付,而且在吃鸡蛋的时候,只需要做到以下6点,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其危害。
购买鸡蛋
在超市购买鸡蛋时,请选择干净且外壳完整的鸡蛋。 蛋壳污染物较多的鸡蛋和破裂的鸡蛋更容易被病原菌污染,所以最好不要购买。
妥善保管鸡蛋
买房后,可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最好放在冰箱内,并注意与蔬菜、水果、肉类等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图库版权**,使用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一般来说,购买的鸡蛋不需要清洗这是因为蛋壳表面还有一层保护膜,可以减少微生物进入鸡蛋,如果洗得太多,保护膜就会被破坏,鸡蛋即使放在冰箱里也很容易变质。 但是,如果蛋壳表面有很多鸡粪和泥土,可以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的鸡蛋应该在短时间内吃掉。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冷藏过的鸡蛋应继续保持在冷藏温度下,不要将之前冷藏过的鸡蛋转移到室温下储存。 由于温差的影响,蛋壳上会形成水滴,可能有利于微生物进入鸡蛋,使鸡蛋容易变质。
不要保存太久
不要一次买太多鸡蛋,少买,避免存放太久。 虽然鸡蛋表面有一层保护膜,但随着鸡蛋存放时间越来越长,保护膜会越来越弱。 此外,鸡蛋储存的时间越长,它们就越有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
尽量不要吃煮熟的鸡蛋
煮熟的鸡蛋往往质地柔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仍处于液态和可流动状态。 这种状态下的蛋黄核心温度未必能达到60以上,难以杀死沙门氏菌,并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细菌,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相比之下,吃煮熟的鸡蛋更安全。
如果你真的喜欢水煮蛋,可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生鸡蛋”,并按照说明储存和食用。
图库版权**,使用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不要用沸水洗鸡蛋
即使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用开水清洗,也未必能达到杀死沙门氏菌的温度,而且经过冲洗和搅拌后基本上都喝了,所以时间很难满足杀菌要求。 这并不能保证杀死所有沙门氏菌和其他细菌,这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不建议吃毛茸茸的鸡蛋
毛茸茸的蛋是在孵化过程中“嘎嘎”掉落的蛋,即死产蛋。 可能含有寄生虫和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可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总之,鸡蛋虽然好吃,但一定要注意食用的安全性。 鸡蛋上“最脏”的致病菌,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很危险,不能掉以轻心。
引用。 1]
2] 赵磊, 罗红霞, 黄艳芳, 王健, 居荣辉.市售鸡蛋中3种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2):200-202
3]王杰.保定地区沙门氏菌蛋污染调查分析及涂层保鲜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21doi:10.27104/d.cnki.ghbjy.2021.000449.
规划和生产。 本文是科普中国之星计划的作品。
由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制作。
制片人丨中国科协技术出版社***北京中科银河文化传媒***
作者丨薛庆欣,注册营养师。
审计丨阮广峰,科信食品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企划丨傅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