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圆满闭幕。 省两会的“余热”依然存在,安徽省委领导与企业家们召开会议不间断。
当天上午,省委书记韩军、福耀省省长王庆贤在合肥与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一行举行工作会议,共同见证了菲溪县人民与福耀集团关于汽车玻璃、浮法玻璃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的签署。
我们注意到,此次福耀集团在安徽投入巨资,宣布将在合肥设立三家全资子公司,总投资额为57家5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之一,福耀玻璃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5%。 这样的国际汽车玻璃行业“连锁大师”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特别关注产业发展前景、当地营商环境、未来市场潜力,绝不盲目投资。
安徽在年初就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福耀玻璃在安徽投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从根本上是因为安徽汽车的“第一产业”正在开拓广阔的未来前景,拥抱安徽的企业正在拥抱机遇。
去年,安徽将汽车产业定位为“第一产业”。 这一定位反映了汽车在安徽经济中的分量。 在全国汽车工业地图上,安徽的大份额凝聚在“长高”的数据中。 去年,安徽生产了249辆汽车10,000辆,增加48辆1%,其中新能源汽车86辆8万台,同比增长60台5%。今年也是安徽汽车产量历史性突破200万辆大关的一年,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在越来越“量”的氛围中,安徽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创新大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比以往更大的发展压力。
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一个可以直接感知的“微场景”。 就在最近,国内的“三跳”也“跳”进了海外市场,“三跳”的闪亮光芒和高调的**让海外消费者称得“顶”,而“低端产品”也可以意外地“出圈”。 “三跳”虽然与汽车没有直接竞争,但从侧面看,在生产制造“出海”的赛道上,竞争异常激烈,各行各业都在争夺份额。
在包括“新三”在内的“中国智能制造”中,安徽元素占有重要权重,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扩大,吸引国内汽车玻璃“链主”企业投资江淮汽车,安徽必有其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下“家庭背景”。 车企集聚、自身实力的展现,是安徽汽车工业能够不断创造历史的重要原因。 放眼江淮汽车,安徽聚集了比亚迪、奇瑞、大众、蔚来等众多整车企业。 只要运动员有潜力和耐力,他就不会担心跑得好不好。 车企一个个屹立市场“出口”,深耕创新,在生产“智能化”制造赛道上脱颖而出,力争成为江淮制造省极具潜力的市场“黑马”,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磁铁”“活水”流入和人才聚集。
再看看“土壤”。 创新的“种子”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安徽对第一产业的重视,进一步写入了第一次工作报告。 安徽强调,要乘势做大汽车“第一产业”; 支持汽车“安徽军”做强做大,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同时指出,要培育和吸引重点领域优质企业,完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制度化对接平台,引导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转型。 由此可见,福耀玻璃在“安徽”的投资,是吸引重点领域优质企业的关键一步。 政策力度强,环境优良,车企及相关企业扶持加快在安徽投资步伐,“引领+配套”汽车产业布局政策积极成效。
从产业布局到引进招商引资,从省级两会绘制发展蓝图到不失时机推进蓝图“实现”,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安徽“言必行,行必果”的创业风风。
在安徽汽车工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实践中,也体现出一条清晰的奋斗轨迹——招商引才,关键是要强化“内功”,优政策、优服务、优市场,五高丰必来,花蝶必来。
当然,安徽的汽车行业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以未来趋势为例,虽然安徽去年交出了答卷提振信心,但也要看到,“第一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市场瞬息万变、新能源企业更加“内卷化”的市场环境。 汽车产业向高端领域“进军”,不仅要制造“冷”机,更要“活”上汽车文化领域,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如何更好地融入本土特色、个性特色、文化内核,吸纳更多消费群体,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才值得深挖。
此外,企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安徽汽车生产“硬实力”强,如何进一步培育文化“软实力”,率先举办国内外大型汽车展览会、汽车论坛、文化节等,打造一个包含安徽汽车发展“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展览馆和文化园区,进一步擦亮安徽汽车产业的名片, 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从汽车行业到千行业,省两会任务很多明确,安徽今年需要做的大事清单已经拉出来了。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素质生产力,优化升级产业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这些都不是轻而易举地通过敲锣鼓来实现的。
风好,风帆悬,是时候砥砺前行了。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韩军在十四届省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的那样,说一件事,做一件事,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做新事业、创造新世界。 省委在省两会闭幕时吸引了汽车玻璃企业的投资,这是“言出必行”的“缩影”。 放眼大局,“说的就是做,做的就是做”是全省特别一贯的砥砺前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