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傅作义将军经过慎重考虑,迫于内外部形势带来的压力,终于决定发动北平起义。 25万国民党军队整编,古都和平解放。 还在北平的西北部,傅作义还有一支令人难以忘怀的后裔军队,此时几乎毫发无损,有六万多人。
在他起步的绥远,消息不传,谣言四起,甚至有传言说傅作义被我方秘密关押了。 绥远地区的**官兵很难确定司令员傅作义的真实情况,老江、严西山等人也阻挠,制造了不少障碍。 绥远几乎不可能与北平同时发动起义。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考虑,傅作义才没有提及北平起义时绥远的情况,也没有对董启武、孙兰峰等部下下达明确的指示。
董祺武是傅作义军的一员,少将。 他可能是一个凶猛的将军,但他有头脑。 董祺武日记记载:早在1947年5月,孟良谷战役失败,头号王牌74师团溃败后,董祁武得知张灵甫的死讯,就预感到很难打赢真正的战斗,对国民党维持内战的形势感到悲观。 看得出来,董启武的思维和预测能力很强,而且他不是武者。 1946年傅家军攻打张家口时,董其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我军的敌人。 当时董启武的心也膨胀了,进了张家口城后,又说了几句狠话。
于是在49年初,上司傅作义造反,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担心自己会被清算。 而且,绥远有数万大军加**人员,想要追随傅作义的起义,他们的处境可能比北平更复杂,更难控制。 绥远不止董七武一个人,还有军中虎将孙兰峰,他当时是死忠,坚决不反叛投降,董七武为他头疼。
1949年2月,傅作义在西白坡会见***,交代了自己的担忧。 他担心,如果绥远不能和平起义,解放军可能会使用强力武力,导致绥远的士兵和平民受伤。 傅作义心里确实极难受,毕竟是他真正的起点,帮助他一步步成为“华北之王”。 闻言,他点燃了一支烟,笑着对傅作义说:绥远不打! 绥远有绥远之道。
傅作义眼睛一亮:主席,什么是随元法? **不紧不慢地说:画一条停战线,解放军过不去。 让董启武慢慢调整,等各方条件成熟后,什么时候再造反。 你告诉他不要担心,双方的经济**也可以沟通,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 傅作义听了这话差点感动得热泪盈眶,跟着***,确实没错!
董祺武赶紧和傅作义沟通,在得知董事长提出的绥远法后,也是喜出望外,由衷佩服***。 后来,**还给董七武送了20万银元,让他用来稳定当地局势,可以说是雪中炭。 经过半年多的梳理,董其武耐心地开展工作,劝说部队,推广政策,最终在绥远达成军政界协议,于9月19日宣布起义,65000多名官兵弃暗投光明。 董其武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老上司的忠诚,更体现了深厚的正义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董启武带领绥远军民走向新社会、新社会的怀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董祺武麾下的绥远起义部队此时已改组为解放军第23兵团,辖下第36军、第37军5万余人,战斗力较起义前大为提高。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报名参战的高级将领之一,并得到了主席的认可,不久就率领第23兵团进入朝鲜,朝鲜是当时志愿军的六大主力军之一。 董祺武的光辉经历,在起义的将领中极为罕见。 绥远起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成功是董其武的两大成就,1955年,军委决定授予董启武开国将军衔。
董七武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感惭愧,给***写了一封私信,信中说:当我“在那边”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中将,一个在内战中有罪的人,现在怎么可能成为将军? 真的没有这样的资格! 请降低我的等级。 但董事长坚决不同意,还以与董其武打交道多年的杨成武为例:像他这样的共产党员,可以不封将军; 但你是立国功臣,必须被授予将军军衔!
董祺武看到董事长的回信,感动得热泪盈眶。 事实上,从绥远起义到抗美援朝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设进程,董其武将军真正完成了思想和角色的双重转变,真正做到了共产党员的严格标准,就像***提到的杨成武将军一样。 1980年,已经81岁高龄的董其武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