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中国队太叛逆了,竟然能把煤变成蛋白质!
一旦这项技术推出,预计将彻底改变食品生产的游戏规则。
中国发明煤制蛋白技术
目前,我们人类吃的蛋白质大部分来自现代农业和畜牧业,比如一些家畜,如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但要养活它们,首先需要将大面积的土地改造成农田和牧场,这无疑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我国一直有一条18亿亩耕地的红线,即经常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
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中只有45%具备灌溉条件,耕地利用不稳定高达7000多万亩,每年因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而受损的土地高达数万亩。
因此,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作物。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消费国和加工国,其在全球大豆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重要。
202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 业内专家表示,进口1亿吨,需要761亿亩,占当年粮食播种总面积的43%30%。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达到创纪录的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中国再次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
其中,大豆出口总额为179亿美元。
一方面是出于环保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进口的担忧,所以中国科学家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更简单、更高效、成本更低的蛋白质合成方法?
合成蛋白质的传统生产工艺往往依赖于微生物发酵。
这涉及选择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如细菌、酵母或藻类),并在受控环境中提供营养来源(通常是糖)以生长和生产蛋白质。
随后,这些蛋白质被收集、纯化,并可能进一步加工成各种食品。
然而,生产成本仍然受到沉重打击,因此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仍然面临经济挑战。
现在有个好消息,由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吴昕教授领导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煤炭,并利用技术手段从煤炭中生产蛋白质。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研究人员发现,从煤气化过程中,可以提取出一种叫做甲醇的物质。
虽然这个东西对环境和人体有害,但可以通过特定的生物技术将其转化为蛋白质。
然而,这项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可以以甲醇为碳源生长的酵母菌株,这需要广泛的现场取样和实验室筛选,以确保找到最合适的菌株。
为此,研究人员从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中收集了20,000多个酵母样本,并通过一系列测试,最终确定一种名为毕赤酵母的酵母非常适合。
然后,他们对选定的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提高其对甲醇的利用率,同时增强其承受高温的能力。
这使得酵母在更高的温度下生长,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
据说转基因毕赤酵母在甲醇中的发酵水平前所未有。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能够获得 120 克干细胞重量和 67粗蛋白含量为2%,这意味着甲醇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高达理论值的92%,远高于传统的生物质转化工艺。
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甲醇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而且生产出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可以说,传统的蛋白质来源,如鱼粉、大豆、肉类和脱脂奶粉,都可以用这种蛋白质代替。
当然,该技术的成功并不局限于实验室阶段,据说该团队已经开始试工业化生产,标志着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变。
此举不仅为全球蛋白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展示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巨大潜力。
结束
不得不说,将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甲醇转化为最有价值的蛋白质,真是大开脑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定是造福全人类的壮举。 在智力方面,强大的仍然是中国科学家。
我只是不知道,这种蛋白质吃的时候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