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又称“养生”和“养生”,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二十四节气养生。 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尤为重要。
雨水它是 24 个节气中的第二个,每年的 2 月 19 日左右。 雨节气的特点:白昼越来越长,太阳越来越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和降水逐渐增加,寒冷潮湿的邪恶最容易困扰脾脏。 因此,在注重养阳、养脾养胃的同时,雨节前后的养生更要注意湿气驱寒,防止寒湿之恶损害脾胃。
对于老年人,您可以参考以下医疗保健
生活方式与健康
老年人容易受冷和潮湿的影响。 因此,养生要有规律,工作与休息相结合,才能强脾强胃,后天休养生息。
1.睡眠和休息:老年人要有时间生活,工作和休息均衡,早睡早起。 睡前用热水洗脚。 晚餐不要吃得太饱,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注意睡姿,睡觉时要“弓躺”,右侧卧,方向要在头东、脚西。
2.春季盖上保暖:“干冷冷冻肉,湿冷入骨”。 下雨时,天气冷暖,所以老年人不要急于脱掉冬衣,而要注意防寒保暖。 特别是对于关节疼痛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保持肩膀、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温暖。
3.不建议用冷水洗脸和洗手:根据中国五行理论,水对应肾脏,肾脏的主要骨骼。 在雨季,老年人不宜用冷水洗脸和洗手,否则湿冷容易侵入关节,冷湿会残留在手上,造成酸痛变形; 头部残留感冒湿气,容易引起头痛。
4.防潮防病:雨季雨水过多导致湿度过大。 由于脾胃功能下降,老年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要注意养脾养胃,强脾促湿,从而预防脾胃病。
情绪健康
雨季天气多变,容易引起老年人情绪波动、烦躁、失眠、做梦,进而影响身心健康,也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发作。 因此,老年人应尽量调整心态少发脾气,多微笑。
饮食方案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基础”和“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要均衡,多喝水,少吃油腻、辛辣、冷的食物,多吃甜味滋脾,可以选择红枣、蜂蜜、莲子、薏苡仁等。 同时,它加强了脾气和湿气。
薏苡仁党参粥
材料:薏苡仁30g,党参15g,粳米200g,冰糖适量。
做法: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用冷水浸泡2小时; 党参20g,洗净切成薄片,洗净粳米200g,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ml。 煮沸后,改成炖煮,炖半小时**冰糖调味。
功效:祛湿补气,滋脾养胃。
白木耳核桃粥
材料:白木耳15g,核桃仁15g,粳米200g,冰糖适量。
做法:提前2小时将白木耳浸泡在温水中。 白木耳、核桃仁、粳米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改为炖,用冰糖调味半小时。
功效:健脾胃,养阴调气,延年益寿。
经络健康
1.穴位健康
穴位选择:阴灵泉、阳凌泉。
定位:阴陵泉点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属于足部太阴与脾经; 阳凌泉穴位位于小腿外侧,位于腓骨小头前部和下方下方的凹陷处,属于祖少阳胆经。
操作:揉捏: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揉捏阴灵泉和阳灵泉穴位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2分钟,同时操作两侧穴位。 每天2次,1个疗程,持续10天。
艾灸:艾灸或温针5 7强,艾灸10 20分钟。
功效:健脾补水,清热清湿,舒肝胆,活胆。
2.强肾水
操作:揉搓手掌,然后放在腰部两侧,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感觉温暖,每次约64次。 呼气时,增加肛门收缩练习,吸气时放松,重复约49次。
功效:补肾补水。
3.滋养阳气
操作:睡前按摩腹部,保持体内的阳气。 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约64次。
功效:促进消化,消除脾胃湿气和毒素; 保持腹部温暖,有益于睡眠质量。
运动促进健康
深呼吸伸展腰部:具有吐旧吸收新气,促气促血,通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它还可以增加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户外活动:长者应选择合适的户外活动。 例如,散步、太极拳等放松运动可以缓解肝脏和调节气,身心健康。
八段进:八段进选择“摇头除尾除心火”和“调脾胃”两节,一日1次,每次49次。
肛提肌运动:具有强肾增阳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