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报道,日产汽车计划生产用于电动汽车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目前正在日本神奈川县厚木市的研发设施进行开发,预计将于2026财年开始向新兴市场发货。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比目前主流电池略低,但成本可以降低20%至30%。 这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衰落**,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新兴国家对电动汽车的采用。
202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从电视、冰箱到手机日本在被中国企业“攻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虽然从全球来看,目前日系车销量仍遥遥领先,但以目前新能源发展势头来看,日系车下滑只是时间问题。
202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未来,日本将以中韩为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电池产业,计划到2030年将日本电池产能提高到600GWh,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
在混合动力领域初期,日系车还是无敌的,当时唯一能与日系混动车抗衡的就是“乐老爷子”。 然而,如今,随着比亚迪、广汽等国产新能源的强势崛起,日系汽车在新能源市场逐渐从神坛上跌落。
要知道,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开始研究纯电动汽车了。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主要以相对落后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为主,与已经启动向锂电池行业转型的日本企业相比,它们落后了无数的位置。 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不仅电池性能不稳定且体积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当时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并不具备量产的实力。
然而,日本并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当时的索尼创始人森田修在1991年的某一天宣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并将其组装在CCD-TR1相机中,开启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之路,这是日本动力电池崛起的重要节点。
随后,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产品中,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得到那么多重视,锂离子电池的主力军仍然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
根据2006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日本在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要成分中占有率最高,正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的市场份额为77%,负极材料的市场份额为96%在全球企业中,几乎没有对手,但中国人的智慧是无限的,20年来,电池领域已经发生了变化。
为此,作为能源“小国”,日本另辟蹊径,发布了氢能战略,首先,锂资源和石油一样,日本依赖进口,锂电池对日本没有吸引力,海水可以产氢,日本也不缺。
其次,氢能起步早于日本,专利很多,其他国家想要发展氢能就绕不开专利门槛,日本可以平躺着赚取专利费。 这也导致丰田、本田等汽车巨头纷纷放弃锂电池开发燃料电池,毕竟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在2008年刚问世的时候,并没有今天这么火,反而被视为反面例子。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由于日本**的误导,导致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几乎没有“能玩”的纯电动日本汽车品牌,虽然现在的日本汽车还在世界上,但这离不开美国和欧洲的帮助。
如果中国也具备日本的地缘政治优势,估计现在的欧美市场早已成为中国新能源的世界,当地的基础设施也顺便得到了发展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