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内外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现代力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的奠基人和倡导者。
简历: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以政府资助留学生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
1935年9月,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1936年9月,他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冯·卡尔门教授。
1939年,他获得了航空学和数学双博士学位。
1947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1955年10月,他回到了祖国中国。
工作经历:
1956年,他向中国共产党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他受命创办中国第一个火箭和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并担任该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5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
1965年任机械工业第七部副部长。
1970年,他牵头组织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80年至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理事长。
1986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
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和喷气推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提出并实施了火箭助推器起飞装置,以缩短跑道距离。
提出了火箭客机的概念和核火箭的想法。
发表学术著作《工程控制论》,在控制领域引起轰动。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计划。
参与研制了短程导弹、中短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直接领导了“两弹组合”的试验,用中短程导弹发射原子弹。
奖:
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他被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
1991年10月,被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9年9月,被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社会任命: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长。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执行主任。
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性格影响:
钱学森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科学、忠于祖国、献身的典范。 他的科学成就和高尚的品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成为中国科技界的宝贵财富,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和学习。
2月** 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