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1431篇精神动物的原创文章。
在业内,春节后的3月、4月被生动地称为“三差四独”,指传统的淡季进行销售。
作者十英里。
id/lingshouke
假期后的主线任务“清场”
在农历新年正六重新开业的第一天,我的店主要销售香烟和饮料。 林枫无奈地告诉《魂兽》,“香烟销量占总营业额的一半以上,但礼盒却几乎不受欢迎。 ”
林枫的门店位于北京南四环的一个小区,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与往年相比,他意识到今年的生意可能要低一些,但当晚不到3000元的营业额还是让他感到震惊。
他进一步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白酒销量明显下滑,尤其是100元以下的盒装白酒销量惨淡。 相对而言,低价卷烟的销量较好,而一等卷烟的表现则平庸。 “虽然牛奶和一些零食的销量不错,但儿童玩具几乎不受欢迎。 “他补充道。
林枫将这一系列的挑战形容为实体店里的“困兽之战”。
他回忆起春节前的经营情况,从农历23号开始,他的店主要卖酒类礼盒,但到了农历28号,虽然增加了鸡蛋、牛奶等商品,但销售情况还是不理想。 他感叹,与2022年春节期间的热销相比,今年的白酒销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从历史上看,农历新年期间的销售额通常对超市的年营业额或利润贡献至关重要,至少占一年的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这段时间不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营销季节,也是预示着全年市场趋势的风向标。
十多年前,农历新年的销售热潮可以持续一个月,一开,销量和客流量就开始上升。 不过,近年来,“春节档”的持续时间已缩短至半个月,即从农历23日到除夕购物高峰期。 然而,今年的高峰似乎完全没有出现。 林枫对着“魂兽”回忆道。
比起林枫的处境,另一位超市经营者张云的命运似乎更加艰难。
由于今年他和家人选择在北京过年,张云决定趁机开门。 “既然都在家,不如开门做生意,能赚一点就是一点点。 他说。
从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到农历新年的第六,超市的生意平平无奇,尤其是礼盒、牛奶、面包等商品,销量远低于预期。 我们买了大约500箱这些物品,但只卖了大约100箱。 张云看着摆在店门口的大量未售出的礼盒,焦急的说道。
而张云还提到了当前业务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多商品是无法交换的。
例如,过去酸奶可以与经销商交换其他产品,但现在即使只输入两个案例,销售额也几乎为零。 更让他烦恼的是,他进了一盒太妃糖,盒子里有八个礼盒,每个都要50元,却一个都没卖出去。 不幸的是,没有售后服务,也没有信用。
农历新年大七,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张云不得不停止一些作业,不再把鸡蛋、牛奶和酸奶放在外面,因为他担心这些易腐烂的货物在高温下会损坏。
此外,他感叹道:“今年的生鲜销售尤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大年初四,蔬菜的**甚至翻了一番。 ”
北京蔬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一方面,由于春节假期,很多人外出度假,导致耕种农田和采摘蔬菜。 当人们陆续回到北京时,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紧张局势后上升。
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也是推高蔬菜的重要因素。 春节期间,物流业放假复工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蔬菜从产地到超市的运输成本,最终体现在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上。
张云告诉魂兽,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库存,这几天他已经清关了大约8000元的货物。 面对2024年,他既要清理仓库库存,又要随时应对市场变化。 可见,行业竞争激烈,消费力两极分化,加剧了经营难度。
放假过后,商品价格大幅降低
节后年货和礼盒滞销的现象,不仅在零售业的末期,在大型连锁超市也是如此。
灵兽注意到,山姆会员店在多个地区**的大量巧克力、饼干和海鲜礼盒正在降价。 例如,山姆自有品牌“All Rivers”海鲜干礼盒**,从原来的468元降至391元; 什锦酥糖礼盒由128元降至29元9元; 牛奶巧克力脆饼干由129元下调至59元9元;
当然,春节后的“降价潮”不仅限于礼盒,还影响到多个产品品类。
春节期间,由于需求量大,水果**通常**。 张云告诉《魂兽》,随着节日的结束,市场需求会逐渐减少,水果**也会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刚过,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高档水果大幅下滑的话题**引发了讨论。 尤其是车厘子**,三个月内大幅**76%,被网友们嘲笑为“剁膝”。 与此同时,曾经昂贵的水果草莓和阳光玫瑰葡萄也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
以草莓**为例,2月18日,“灵兽”在北京新发地市场观察到,虽然有些摊位还没有开张,但已经开张的摊位上的草莓却非常显眼。 一位摊主说:“现在小红草莓每斤只卖10块钱,大一点的就15块钱,很新鲜。 “去年同期,红岩草莓、牛奶草莓**每斤30元以上。
21 Data Journalism Lab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包括突尼斯软籽石榴、鳄梨和蓝莓在内的高端水果已经变得普遍。 这一现象与本土化种植规模的扩大、跨境运输**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
张云补充道:“很多水果在春节后进入收获期,水果量的增加自然会带来下降。 ”
这同样适用于水产品。 春节期间,由于水产品的火爆,**自然会更高。 但假期过后,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兴趣下降,水产品也随之下降。 而且,很多水产品都是节后抓的好时机,数量增加了很多,当然也比较低。
肉类和家禽产品也遵循类似的模式。 春节期间,猪肉、鸡肉等肉类需求旺盛,**自然会攀升。 但随着节日的结束,市场上对这些肉类和家禽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也有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节后,部分地区可能会因天气原因面临肉类和家禽短缺,也可能对肉价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春节的结束,人们的购物需求将逐渐减弱,商品积压的商家不得不选择最好的方式来清理库存,这将导致价格下跌。
此外,价格原因还包括节后链上物流、库存逐步恢复,缓解了此前紧张带来的上行压力; 商家为清理季节性商品库存而提供的折扣**; 以及对季节性商品的需求减少。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春节后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下行趋势。
整个春节消费数据表现
在当前线下零售业面临的“不确定”形势下,虽然存在一些悲观情绪,但宏观数据透露出一丝乐观情绪。 尤其是在2024年龙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据商务部商业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表明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该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还显示了假日期间的市场活动。
具体来说,这种增长趋势体现在不同的渠道上。 线上和线下零售均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 例如,一些重点大型连锁超市的即时零售额同比增长约20%,而重点电商平台的**餐饮销售额则高达40同比增长8%。
与此同时,尽管网上购物越来越受欢迎,但线下实体零售仍然保持着吸引力。 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增长26%9% 和 217%,表明消费者仍然愿意亲自到店购物体验。
线上电商方面,今年元旦期间(1月18日至2月6日)线上零售额接近8000亿元,同比增长8%9%。该数据显示,电子商务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春节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顶下还是下,零售业务似乎都取得了“良好开端”,但具体的温暖程度,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了。 即使是春节期间的销售增长也可能掩盖了个别公司面临的挑战,例如库存积压和利润率下降。
此外,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人均旅游消费为1335元,比2023年增长9%4%,但比 2019 年下降 10%。 调整节假日天数后,人均日消费量较2023年和2019年分别下降4天3%和21%。 这表明,尽管旅游业总量有所增加,但人均消费量仍未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具体来看,2019年春节的人均消费量为211元,而今年春节期间人均日消费量约为166元84元,仅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79%。
尽管2024年春节期间的出游次数和总消费均超过2019年的水平,但人均消费数据的实际下降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市场看似繁荣,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这一趋势表明,尽管数量有所增长,但消费市场的质量和深度尚未达到预期,实际消费内容仍在复苏的道路上。
这样的变化势必会对零售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春节后的消费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
在业内,春节后的3月、4月被生动地称为“三差四独”,指传统的淡季进行销售。 现阶段,零售业将面临市场适应性和持续吸引消费者能力的双重考验。 企业需要对市场的微妙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潜在挑战。 (Spirit Animal Media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