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个热点话题引发全网热议:“你离开亲人了吗? ”。很多家长抱怨说,90后这一代年轻人不仅不想去亲戚家,就连亲戚也来家里拜年,还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这会让父母感到焦虑,他们认为,你不去亲戚家,不送新年贺,你想放松一会儿,但受苦的是你的孩子。 孩子长大后,缺乏家庭的养分,孤独寂寞,最终会责怪父母自私。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苦恼:他有两个儿子,都住在城里,都成家立业。 因为不常回家,两个孙子根本不亲吻对方,甚至经常因为玩具和零食吵架,表兄弟之间也没有亲情。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网友很是难过,他责怪儿子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认为表兄弟是近亲,应该互相礼貌,是父母不懂谦卑的错。
不过,儿子却觉得很委屈,他们觉得两个孩子没有住在一起,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的玩具都吃惯了,争抢很正常,大人也没必要过度解读。
父母希望他们的孙子长大后经常四处走动,但现实是艰难的。 如果大学里去不同的城市,以后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才能增进彼此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不仅让这位网友陷入了沉思,也让不少家长无言以对。
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儿童的团结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们常说:“断骨筋”,血缘相连的亲情,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割断的。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重视亲情的人。 在她眼里,弟兄姊妹应该互相扶持,分担痛苦。 每当遇到麻烦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哥哥姐姐求助。 而她的弟弟妹妹们从不让她失望,他们总是尽力帮助她。
我母亲常说:“我母亲和叔叔都大了,他们把骨头和肌腱都打断了。 在她看来,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感情,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无法代替。 她希望我们能像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一致,互相相爱,互相帮助。
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叫我们带着礼物去看望叔叔和婶婶。 她说,走亲走动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虽然哥哥和嫂子常年在其他地方打工,但妈妈还是希望他们能经常回家。 她认为,一个家庭只有在一起才算完整。 为了让孩子回家过年,母亲甚至会和他们发脾气。 在她看来,孩子的分离是不孝顺的。
也许,这就是老一辈人的想法。 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深知亲情的珍贵。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延续这份温暖。
他们担心,如果他们的孩子与世隔绝,下一代的孩子会变得孤独无助。 当你遇到困难时,没有兄弟姐妹的依靠,生活会充满坎坷。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传统的亲情观念已经过时了。 他们认为个人能力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足够好,你就不需要依靠亲戚的帮助。 而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即使有亲戚帮忙,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现实生活的冷暖也让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家庭感情感到失望。 老话“城区穷人没人问,富人远山远亲”,生动地剖析了人性的善恶。 在利益和比较面前,亲情往往显得脆弱。
对于那些喜欢比较和嫉妒的亲戚来说,年轻人选择远离是合理的。 他们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也不愿花在虚伪的亲戚身上。
一个老师的观点或许能解释出年轻人“断亲”的深层原因:“年轻人断亲不是无情的,不是不公正的,而是情绪化的。 他们对亲情的失望不是对亲情的漠视,而是对虚假和冷漠的拒绝。 他们渴望真正的、平等的感情,而传统的家庭关系往往无法满足。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探亲是一件苦差事。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对亲人无话可说,只能尴尬地坐着玩手机,充满了无聊和孤独。
老年人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与年轻人截然不同。 对于年轻人热衷的话题,比如游戏、动漫、二次元等,老年人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感到陌生。
在亲戚聚会上,有些亲戚喜欢谈论自己的孩子、工作、财富等,言辞之间难免有一种炫耀的感觉。 对于事业尚未起步、经济上不独立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此外,一些亲戚喜欢探究个人隐私,这也让年轻人感到厌恶。 当被亲戚询问时,年轻人经常感到被审视和评判,这使他们具有防御性,不愿意敞开心扉和交流。
相比之下,与朋友在一起,年轻人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兴趣和内心感受,为彼此提供情感价值和精神慰藉。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对感情的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我们的孩子。
父母这一代人大多是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中长大的,亲情的观念根深蒂固。 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与亲戚的联系自然也相对较少。 因此,两代人对亲戚的态度存在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年轻人在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时,自然会明白亲情的重要性,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
强迫年轻人去亲戚家只会让他们更加厌恶。 相反,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提高自己。 当他们变得强大时,自然会有更多的选择亲情的权利。
90后家庭破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