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创新生产“四教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范式。
1、思维与教育的融合:构建立体化、多维化的思维教育体系
思想教育融合:思想价值引导融入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环节。 突出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工匠精神。 构建三维多维教育融合体系(图1)。
图1 三维多维思维与教育融合系统。
(一)所有教师都讲思想政治。
组织课程思想政治竞赛、考核(如“课程思想政治”优秀教师、选课)和培训活动(如“课程思想政治”专题培训)进行能力建设,开展“人人讲好思想政治课”活动。
(2)课程有思想政治性。
充分挖掘政治素养、专业素质、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四个方面的思想政治要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根据标杆融入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 修订健全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实现课程思想政治要素的全面融合。 开展思想政治案例竞赛,编纂思想政治案例41个。
(3)思想政治在实践中无处不在。
重点挖掘江西“红、绿、古、金”特色和产业特色(工业文化、安全生产、绿色科技等)优质思想政治资源,使实践教学“血肉之躯”。
教师以言行授教,课程沉浸与融合,实践经验与感知,实现立体化、多维度协同教育。
2、科教融合: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循环
科教融合: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馈教学。 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优势教学资源,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循环。
(一)教学带动科研,促进知识传承创新。
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或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研究,申报科研课题,撰写研究**。 针对当前教学工具的不足,引导学生发展和提高。 结合课堂基础实验,设置课外创新发展实验;
(2)科研反馈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将科研成果纳入教材、课程、实验,科研创新教学内容。 例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设计实验:将科研思维方法融入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和方法,如碘含量的电位测定。 学生参与教师研究项目,对科研和教育有真实的体验。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科研问题,解决科研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实现教研的相互促进。
3、创新教育融合:构建循序渐进的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 完善制度设计,确保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 构建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图2)。
图2 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
(1)创业创业教育逐步融入专业教学。
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依次反映了创新思维、要素、价值观和价值观。
(2)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教学实践中。
课程传授创新知识,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引领创新思维,学科竞赛强化创新实践,毕业设计巩固创新应用。
(3)制度促进创新与教育融合。
落实《促进本科生创新创业办法》《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打造融合实施路径畅通。
四、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学科”育人
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校企协作、资源共享、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和企业的“双科目”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图3)。
图3 学校和企业“双科”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引进企业教育。
工程师进校,生产案例进课堂,学生在顶岗实习,依托企业实际生产研发问题进行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搭建多功能实习培训平台、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推进教学。
(2)对企业进行教育。
聚焦产业链,完善课程链条,满足岗位需求,共同落实校企课程教学。 博士进企业、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等。 它不仅解决了企业人才和技术问题,而且培养了师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校企协作。
校企联合成立产业学院,实行“订单班”培养,校企“双学科”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有效实现了教育与产业、高校与企业的衔接,产学深度合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这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高度评价,相关成果被电视台报道,并在13所应用型高校应用推广。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始终在路上。 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学院将在十几年的探索和试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化工和化工应用人才“创新、生产”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为培养“可靠、 有用、好、发展“,满足化工行业企业的实际和发展需求!
来源:九江大学,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 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