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兔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高股息的概念仍然是避险环境中的首选。 周一(2月5日)早盘,高股息重量级股大盘走投顺,银行股更是凸显。 神湾31个一流产业中,只有银行业是红色的,很多**正在开放。
其中,中信银行一度涨超5%,苏州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紧随其后。 截至中午**,42只银行股中有21只出现亏损,中信银行上涨3只78%,中国工商银行涨213%、宁波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涨超1%。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同日,三大A股股指连续下跌,均刷新上周五低点,其中,上证综指盘中跌超3%,再次跌破2700点,创年内新低,创业板指数和深成指一度跌超4%, 沪深5000多只股票下跌,1000只股票限制再度出现。
最新消息方面,央行今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的长期资金。 此次下调后,金融机构的加权平均准备金率约为70%。据多家机构分析,此次意外降准将有效缓解银行息差压力,扩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空间,彰显央行加大力度助力实体经济反弹的决心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琪表示,降准旨在为银行提供更宽松的金融环境,以取得“良好开端”,缓解银行负债压力,有望使银行净息差提高1个基点,为营利贡献贡献9%(年化)。
然而,市场对第一季度降息的预期仍在上升。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近日表示,一季度MLF(中期借贷便利)可能会下调,区间预计为10个基点,加上前期存款利率的调整,有望推动LPR(贷款市场**利率)下调。 对于未来银行息差的压力,林英琪认为,年内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可以对LPR的下行趋势形成对冲。
此外,近期监管部门对信用监管的优化也被业界视为重要利好信号。 2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修订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对相关贷款的目的和对象进行了多维度优化, 委托支付的灵活性、期限要求和风险管控,新规于7月1日生效。
中泰研究院院长戴志峰认为,新规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信用体系,银行信用能力的差异化将会增加。 此外,提高了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监控能力,有利于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控制。 银行风控能力的差异化也将增加。
中信**研究报告还指出,优化相关贷款品种管理,更好地顺应了信贷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要求。 新规下信贷业务整体管理宽松严密,既有助于增强企业融资意识,又遏制资金挪用和闲置,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在银行业绩触底和估值触底的共同作用下,银行股走势或会随着信贷预期利润率的改善而发生变化。
进入2024年以来,上证综指已下跌近10%,银行因估值低、股息高而成为避险基金的重要选择,成为“最具抵抗力”的板块。 年初至今,银行业(申万级)已上升63%,煤板成为仅有的两块红板。 今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已上涨648%,自去年12月以来,涨幅超过8%,在所有板块中名列前茅。
然而,市场对银行股的下一步走势仍存在分歧。 “从历史上看,银行股的超额收益表现大多发生在经济景气的上行阶段,因此板块的上行韧性仍需关注经济预期的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股作为能够提供稳定分红的高分红品种,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阶段也值得关注。 平安**银行业分析师袁哲奇说。
截至1月底,银行业的股息收益率为556%,这是无风险利率的历史溢价。 截至2月5日,板块静态PB仅为056次,对应隐含缺陷率超过15%,安全边际高。 目前,已有7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业绩报告。 从可比数据来看,各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拨备覆盖率整体改善,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营收压力加剧行业分化,厦门银行营收同比增长率较高。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一直持负面态度。
有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房地产行业持续敞口和地方债务风险的影响,他们仍应保持警惕。 接下来,银行业息差压力依然存在,营收增速持续承压,资产质量稳定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监管部门采取的放宽经营性房产贷款使用、建立房地产融资城市协调机制、快速筛选项目“白名单”等措施,对提升相关领域资产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机构持股来看,据中泰**统计,去年第四季度所有普通****、部分混股**、灵活配置**银行股占比为199%, 下降 056个百分点,整体持股比例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