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正月即将过去,浓郁的年味尚未消散。
在过年的众多民俗节日中,最火爆、最狂欢的莫过于广西滨阳大炮龙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广西滨阳县,数百支炮龙队全副武装,舞动中华民族图腾——龙。
宾阳炮龙开口。
赤膊上阵的舞龙队扛着炮龙,在县城里游荡,挨家挨户送祝福。 兴奋的人们将手中的鞭炮扔向飞龙,俗称“炸龙”。 鞭炮隆隆作响,炸毁了黑夜。 2月**动态激励计划 因此,滨阳大炮龙节被誉为“东方嘉年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24 年 2 月 20 日,由于龙年,今年的节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 100 万游客。
所有人的参与,各个年龄段的能力都是炮龙节的特色,即使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也能愉快地融入其中。
赤膊舞龙队。
当地人认为,龙吹得越厉害,新年就会越顺利。 鞭炮声响起,男女老少和外国游客尽情享受,体验了中国独特的“新年狂欢”。
滨阳炮龙节的背后,与广西的地理格局和文化历史有什么联系? 在广袤的广西,为什么只有滨阳生产炮龙节文化?
1. 控制和遏制四方
在世人眼中,广西似乎是一个多山多陵的地区。 广西与邻近的广东,被南岭等山脉与长江和中原腹地隔绝,在古代被视为不适宜居住的瘴气。
事实上,广西并非全山,除了沿海大片平原外,南部还有广西中部的带状平原,而隶属于南宁市的滨阳县则位于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上。
滨阳县位于广西中南部。
公元前219年,刚刚统一中国两年的秦始皇出兵南下50万,想要解决不断骚扰中原的百越问题,同时扩大秦帝国的版图。
两个宽阔的地形。 秦帝国为了方便行军,修建了灵渠,与湖南、广西的水系相连,中原王朝得以利用通水系向南部署军队,使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成为广西中原王朝的支点。
灵曲. 平定百越后,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湘、南海三郡,中华文明追随秦军的脚步,在岭南密密麻麻的河网和断断续续的平原上一路向南延伸。
桂林是中华文化南传广西的第一站,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被大明山隔绝。
中国文化通过桂林进入岭南。
在高耸的大明山脉中有一个开口,地形极佳,以保持广西南北之间的交通。 秦军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关口,就是昆仑关的前身。
大明山位于广西中部。
从此,西南两面的地形变得更加复杂,居住在这里的傅族(壮族祖先)等百越分支更是抵挡汉族文化的进入。
复杂的地形和文化环境,让中原王朝越来越重视对昆仑关地区的控制。
昆仑关的位置。
秦汉及其后各朝在广西的管理上大多是双管齐下的。 他们以昆仑关为界,将广西分为东北和西南两块。
中华文明的传播在昆仑关受到阻碍。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秦朝末年因战争而分裂的南越国,重新控制了岭南。
南越南。 西汉设立榆林县,管辖今广西中北部,并在境内新设三个县,其中灵坊县是今宾阳县的前身。
灵坊(滨阳)的县治已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同期滨阳周边的其他古县也大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姑关关(昆仑关的前身)位于滨阳城以南30公里处,是秦汉王朝控制广西的重要工具。
滨阳是广西中北部第一个建立行政体制的地区,历史悠久,是广西中华文明中心之一,见证和推动了汉族文化在广西中北部的发展。
在西汉时期,建立了项圈(滨阳)
在平定南越王国的同时,西汉王朝控制了今越南北部,那里居住着百越的另一个分支,即罗越人。
西汉的领土。 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一直居住着百越人,当地原住民对中华文化比较抵触,多山多丘陵的地形进一步阻碍了文化的传播。
在大统朝的长期统治下,中华文化慢慢向南渗透,特别是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红河平原,接受汉文化的罗越人演变成荆人(今越南的主要民族)。
在这个过程中,以滨阳和昆仑关为支点,昆仑关以北地区桂林滨阳成为汉族文明相对稳定的地方,昆仑关西南地区是汉族文化影响较弱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古代,滨阳是广西的文明过渡和游戏区。
州-县-县的行政制度形成于东汉,并维持了500多年,直到隋朝统一中国,才因新县数量过多、官部制度庞大冗余、政府法令不力而消亡。
公元618年,唐朝取代了短命的隋朝。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郡(郡)和郡两级行政区划,公元631年,灵坊郡(今滨阳郡)升格为州,因“境内滨水”而得名“滨州”。
唐朝建立了宾夕法尼亚州。
滨阳城南部的关隘在唐代扩建为南雄关,成为昆仑关的前身。
在古代,连接广西南北的陆路大多经过昆仑关,广西中部的永州-奔州地区成为中华文明与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
昆仑关成为中原文明与土著文明博弈的前线。
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是中华文明相对稳定的柳州-桂林,而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则以壮族等少数民族等大量少数民族为主。
宾夕法尼亚州不仅是连接广西南北的重要陆路,也是岭南州和安南州(唐朝在越南北部的统治机构)之间的中原支点。
唐代晚期地图。 随着唐朝**权威的衰落,一方的封建城镇使帝国名存实亡。 公元904年,刘寅被任命为青海节使,统治着湘南和两广之间的大片土地。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随之而来的五朝动乱彻底改写了滨阳乃至整个广西的历史。 刘胤在岭南立足,他的弟弟刘于公元917年建立南汉为帝,统治两光和海南岛。
南汉(绿色)正在与邻近的分离主义政权交战。
二、炮龙飞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北宋依托中原的人口和经济优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将各分裂政权一一平定。 公元971年,宋将潘梅率军灭南汉,岭南和平。
这个所谓的大统朝虽然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但与唐朝相比,辽东半岛、燕云十六州和监狱东北地区被契丹人控制,河西走廊和西域被党乡人占领。
弱小的北宋。
越南北部在五朝乱乱中独立,北宋无法收复,广西从中原王朝统治越南北部的跳板变成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前线。
“路”是宋代一级行政区划,北宋在两光地区设立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成为广东、广西地名的开端。
宋朝梁光。 广南西路管辖着今广西、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整个领土,但广西西南部仍有少数民族居住。
它主要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以西。
汉唐时期,广西和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受到**政权的束缚。 越南的独立加剧了地缘政治局势,少数民族领导人骑在宋和越南之间的墙上,越南积极支持广西边境的当地人,以侵占北宋的领土。
宋越南边境的广原州(今越南曹邦省)是庄农家族的领土,11世纪初,农氏首领农全福未能反叛越南李朝,被处死。
农全福的儿子侬志高依附于北宋,但北宋害怕激怒越南,所以不符合侬志高对官职和军事支持的要求。
越南的李王朝。 农志高从北宋的态度上看到了宋朝的弱点,广元州有丰富的**和丹沙,而邻近的北宋永州(南宁)等地驻守薄弱,侬志高看到了夺取土地的机会。
1052年,农志高率领5000兵马造反。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农志高、联科雍、衡、吴、冯等州占领了广西南部,围攻了广州。
农志高的起义路线。
农志高的路线深受广西地理地形的影响,从此宾阳附近的关口和北面的山脉使他难以穿越,否则就要顺流而下。
北宋时期,唐朝的南雄关正式改名为昆仑关,至今仍是广西南进入广西腹地乃至北方中原的唯一通道。
农志高占领此地,阻止宋军南下,割断半个广西自立; 也可以从昆仑关向北走到靖湖地区(湖南、湖北)。 昆仑关的得失,与宋朝对两光地区的统治有关。
昆仑关。 到1052年底,农志高的军队已经扩大到5万人,他确实有计划,在占领两广之后北上京湖。 惊慌失措的宋仁宗任命狄清为宣徽南廷使者,率军南下攻克农志高。
宋军的到来粉碎了农志高的梦想,帝清将叛军驱逐出广东。 农志高基于地形优势,撤退到昆仑关与宋军对峙。
狄庆南征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1053年1月,狄清率领宋军主力前往距昆仑关仅30公里的滨州(今滨阳县)。 面对坚持不住的侬志高,狄青想了想。
今年正月十一,农历元宵前夕,狄清命令宾夕法尼亚城的宋军士兵在元宵节当晚大闹一场。 南征的宋军大多来自中原,他们从中原老家带到了滨阳,带来了舞龙、杂耍等各种技艺。
宾夕法尼亚州居民和宋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摆起长桌吃喝,形成了今天喝灯酒的习俗。 宋军用稻草做龙,以火为火烧竹,往竹子里塞火药,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跳草龙舞。
喝灯酒,通常在街上和社区的基础上。
农志高得知宋军在宾夕法尼亚城庆祝,以为对方在庆祝节日,不会有军事行动,于是放松了警惕,没想到被狄青的策略麻痹了。 狄清立即下令三军连夜攻占昆仑关,这就是“上元三鼓攻昆仑”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
舞龙历史悠久。
宋军收复昆仑关后,立即南下攻占永州(今南宁市),侬志高见大势已去,向西逃入大理境内。
狄青的行军路线。
从狄清平息叛乱的路线不难看出,昆仑关是一个咽喉要道,一旦农志高北上攻占边州,北面就是平原,将对广西腹地构成巨大威胁,而狄清攻取昆仑关的举动也不难理解。
从昆仑关(西南)方向望去,可见滨阳县,东北为大平原。
侬志高被平定,但滨阳城放炮舞龙的习俗得以保留。 狄清的胜利鼓舞了当地人,他们认为大炮和舞龙是好运的象征。
1075年(北宋西宁八年),越南李朝出兵10万大军入侵北宋。 越将李长杰率军攻打连秦州,围攻永州。 永州知府苏轩率领3000多人坚守,最终破城自杀,城内数万居民被越军屠杀。
越军北上昆仑关,消灭了少量北宋援军,但未能控制昆仑关。 1076年夏天,宋军再次出昆仑关,经滨阳,一路南下收复被越军占领的县县,最后入侵越南。
宋岳西宁战争。
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国和越南边界(广西段)的基本走向,广西西部的建州县加速融入中国封建王朝的行政体系。
从平农志高到宋越西宁战争,大批宋军因伤病、驻军等因素滞留在广西滨阳等地,随之而来的鞭炮舞龙风俗在这里生根发芽。
特别是在狄清驻扎的滨州(滨阳县),平华族的祖籍几乎全部来自山东(指宋代太行山以东地区),农历正月十一烧炮舞龙的习俗最终演变成“炮龙节”, 节日的内容也一天比一天好。
跳舞的炮龙。 3. 语言大战
宋宋时期,滨州(滨阳县)是广西的重要城镇,宋军驻扎在这里。 大量来自中国北方的士兵与当地妇女通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滨阳和周边的县县平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言。
平话是军事移民形成的方言,与其他在人文经济条件下形成并慢慢渗透发展的南方方言相比,平话的形成过程比较快,“北方风味”更强。
岭南壮族人口的比例,滨阳县85%是汉族人,这与宋代的军事移民有关。
平华语既保留了中世纪北方汉语的一些词汇和语法特征,又融合了广西的当地语言特征。
由于平华形成的历史背景,平华的分布区域基本沿广西传统的水陆通道(北方人南来),毗邻昆仑关的滨州(滨阳县)因驻军众多,是平华人的聚居地,在当地被称为“滨阳方言”。
广西的“方言竞技场”。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后,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在蒙古铁骑兵的攻击下立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西夏、晋朝相继灭亡。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元军立即发动战争,灭掉南方的宋朝。 1275年,元军占领广西。 四年后,元朝在雅山消灭了南宋的残余,统一了中国。
蒙古帝国。
元朝后,**在广西的控制继续向南延伸,越过昆仑关向南延伸。 滨阳作为广西封建王朝统治支点的地位下降了。
公元1278年,元代盛宾(滨阳郡)、刘、雍(南宁)等五州为道级师单位。 1302年,为了精简行政制度,“降格为国、襄、衡、宾鲁”。
元代的宾夕法尼亚路。
滨阳的降级并不意味着其地位不再重要,为了发展广西边疆的生产力,加强对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元朝在广西西部实行了屯田制度。
相关文献记载:“广西关范128户,庄寨18户,屯田9户,河头屯军18326户,千户16户,百户116户。
腱府是元朝广西屯天制度的核心,即所谓的“腱府万湖府”。
广西被划归湖广省。
14世纪末明朝统一中国后,重新划分了世界的行政区划,中国大部分省份的边界和名称都起源于明朝。 广西领土的轮廓也是在明朝形成的。
但为了整合对南部海岸线的管理(有利于防止海盗),同时为了划分广西和海南岛,壮族、瑶族、黎族等民族联合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明朝将原本属于广西的海南岛、钦州、连州等地划归广东, 广西从此成为一个内陆省份。
明代内陆行政区划。
桂林作为中原文化进入广西的门户,在明代仍扮演着广西省会的角色,直到1950年省会割让给南宁。
明朝平定云南、蜀国后,西南官方方言从北方传来,强势进入广西。 贵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以桂林为核心的广西北部形成了有利的官区方言。
广西分为三大方言,滨阳是三方言的过渡区。
明初,滨阳被降为三州,归柳州管辖。 明朝时期,广西东部是郑州,西部仍有大量县城。 明朝有条不紊地推进土地改革,在广西和邻近的贵州等省份还河。
明清之后,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只是原来的国——四恩州改为江,建立了四恩府。
清代广西地图。
四恩原本是壮族聚居地,土地改回流后,为了降低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清**将汉族居住的宾州划归四恩府。
宾夕法尼亚州是Sien House的一部分。
清初,大批广东商人西进广西,不仅给广西带来了经济活力,还把广东话带回了广西。
粤语是秦始皇平定岭南后最先从北方来的,军队在当时岭南的中心城市之一广信(今广西梧州),他们与当地的百越人融合,形成了最早的粤语——勾口粤语。
两光方言区。
之后,粤语在东方传入广东,在1000多年的“蜕变”中,形成了粤语等粤语亚方言,正是清初从广东传入广西的粤语。
由于广东商人的影响,粤语方言对广西使用的传统粤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西东部的大部分主要城镇都改用口音相似的粤语或永迅粤语,而传统的粤语则被降级到城镇的郊区。
粤商和广东人进入广西。
西南普通话和平华语也深受粤语的影响。 不过,由于滨阳县曾经是宋代重要的驻军镇,平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宾阳县现在是广西唯一一个平阳占据绝对优势的县。
四、东方狂欢节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融合,南宁等广西南地区已不再居住中华文明难以进入的少数民族。
随着大量汉族人迁入广西南地区,汉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叛乱的风险持续下降。
1885年中法战争后,西南边疆危机加深,地处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无法有效应对危机,省会迁至市中心的南宁被提上日程。
中法战争。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内陆**的衰落和沿江沿海地区的发展,南宁的经济地位逐渐超过桂林。
1912年,掌管广西的军阀陆荣廷将广西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 省会南迁后,桂林与南宁的联系更加紧密,位于南宁与桂林之间唯一公路上的滨州(后改为滨阳县)一直商贸繁荣,是广西重要的经济基地和广西中南部的商品集散地。
卢荣廷. 虽然广西省会1936年出于防日需要迁回桂林,但教育资源和金融投资逐渐向南宁汇聚,桂林再也无法撼动南宁的经济主导地位。
省会搬迁。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宾阳的炮龙节习俗并没有被抛弃,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人们仍然定期举行炮龙节,传说炮龙在家门口停留的时间越长,给这两个人带来的祝福就越多。
根据1936年的广西省地图,滨阳位于连接广西南北、西、东三面的主干道上。
富人家会提前购买大量的鞭炮,舞龙队需要等到放烟表演结束再去下一个,大户人的鞭炮甚至要走半个多小时。
龙与大炮共舞。 与军事历史息息相关的炮龙节,不仅见证了滨阳的千年发展,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大部分港口。 中国转向西南航线,与法国统治的越南港口相连,寻求支持。
1939年6月,日本总参谋部的《军事要点地名录》强调:
一旦进入南宁,以此地为基地,交通四通八达,可达广东、湖南、贵州、云南......一旦占领南宁,就没有必要在东京湾(北部湾)附近部署重兵来完成行动的目的。 ”
贵南之战。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航空母舰的支援下登陆钦州湾。 中队拼命抵抗,但日军仍依靠装备优势于11月24日占领了南宁。
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如果日军得到增援,继续向北推进,广西中部的平原将难以防守。
如果失去昆仑关,广西中北部腹地就会沦陷。
明知厉害的中队**中队在昆仑关血战,多次与日本侵略者争夺关地。
滨阳郡也为抗日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经过几次对抗,该中队对日军第21旅团重创,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滨阳、昆仑关再载历史故事,守护祖国南疆安全。
昆仑关战役中的中国装甲车。
1949年以前,受战争等因素影响,滨阳炮龙节规模很小,甚至全市只有一条炮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通过广西和广西之间的土地交换恢复了海岸线。 桂林的位置太北了,无法辐射整个广西。 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南宁确立了首都的地位。
广西成为沿海省份。
滨阳作为连接广西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广西经济大县,传统的新年习俗在滨阳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宾夕法尼亚古城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改革开放后,炮龙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节庆内容更加完善。
舞龙前龙队的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行政区划长期采用“省、市、地、县”的形式。
1949年,“南宁市”和“南宁州”在现在的南宁成立,南宁州在滨阳县设立; 1951年,南宁州改为滨阳州,驻地仍为滨阳县。
之后,它改为南宁州南宁地区。 2003年,随着南宁区的撤销,南宁区与南宁市合并,滨阳县正式成为南宁市下辖的县之一。
滨阳区。 1994年,宾阳大炮龙节舞龙队不到10支,创收1000万元。
2005年,滨阳县决定将大炮龙节作为宾阳的名片进行推广,将大炮龙节从彩摊、灯笼饮会、舞龙等传统民俗活动拓展到现代商业活动,节庆时间由1天延长至3天。
舞龙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2007年,滨阳大炮龙节由官方首次组织“百龙舞宾夕法尼亚”活动,结束了民间筹备的历史,此后,滨阳县每年有100多条大炮龙舞,每年吸引外国游客超过50万人次。
2008年,滨阳炮龙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习俗,开炮龙仪式在农历正月初十一晚上7点左右举行。 灯亮后,白须龙舞动,整个城市在鞭炮声和锣鼓声中醒来。
炮龙醒了过来。 舞龙队大多戴着帽子,光着膀子上阵,城里家家户户都准备放鞭炮,只等着炮龙齐声响起。 游客们还向龙族投掷鞭炮,舞龙者们越发兴奋,任由鞭炮在他们周围噼啪作响。
根据当地习俗,如果将龙须绑在畜栏上,牲畜就会繁荣,龙皮就会收获,龙嘴里蕴含的“珍珠”就会吸引财富和宝藏。 当炮龙经过时,人们走上前来穿过炮火和光芒,让人兴奋不已,享受不已。
不敢放鞭炮的游客也可以钻进龙肚子里,让鞭炮节的参与度极高。
当龙到达街道尽头时,只剩下一具骷髅,长老们会指示人们将龙扔进火里,祈求国家和人民的好天气和平。
人们在火上架起了大锅,熬了“龙粥”来奖励舞龙队,居民们也前来分享。 舞龙结束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赤膊上阵的舞龙者从四面八方迎接鞭炮。
经过官方十几年的精心组织,滨阳炮龙节越来越受欢迎。 新华社、**电视台、路透社、法新社、香港《大公报》等70多家国内外**,都对滨阳大炮龙节进行了报道。
2023年,《今日俄罗斯》报道了滨阳大炮龙节。
作为“中国风嘉年华”的文化品牌,炮龙节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也用“东方嘉年华”来形容滨阳炮龙节。
龙追逐彩球。 如今滨阳县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大量的公路和铁路不断经过这里,给滨阳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
在铁路时代,滨阳依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传承了数千年的滨阳炮龙节,承载着一段家族和国家的往事,宾阳古城、昆仑雄观在广西的地理角力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狄清在昆仑关与农志高和中队的血战,印证了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中国人抗外来侵略的血腥勇气。
源自历史的炮龙节,将不断传承下去,向更多人展示“东方嘉年华”的魅力。
南部的昆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