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实施低空空域改革,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 推进一般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优化无人机适航标准、认证模式和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认证能力; 重构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效率; 贯彻落实《无人机飞行管理暂行规定》,完善民用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以民用无人机航空试验场或试验基地为基础,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韩军表示,低空经济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很长,涵盖了飞机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支撑等行业; 应用场景丰富,既有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也有无人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一体化。 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在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韩军介绍,近年来,民航局认真贯彻落实《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行业准入、监管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保障的职责,修订了30余项民航法规,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标准和监管体系; 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审批,改善通用航空运行环境; 支持在地方政府建立20个无人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企业689家,注册通用航空飞机3173架次,通用机场451架次,全年运营航班135架次70000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 中国约有2000家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近20000家运营企业,注册无人机126台70,000 架飞机,比 2022 年增加 32 架2%,飞行小时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农业、林业和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航运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空中旅游、航空运动、医疗救助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在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的应用基础上,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发展,无人机物流实现规模化应用。 据一些研究单位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