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刘和徐公子放在一起,两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关键词。
大刘是第一代,徐公子是财富的第三代。
不同的人生背景和经历,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
作为富三代,徐公子更喜欢享受安安静碌的生活岁月,毕竟爷爷和父亲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公子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船王徐爱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徐爱洲2024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经商天赋。
他是一个聪明人,非常善于抓住时代的机遇。 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杂货店的小老板走到巨额财富,是因为他抓住了人生中的三次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抓住家乡的变化。
清朝末年,法国强迫清朝签订《中法租借广州湾条约》,湛江地区成为法国殖民地。 法国人将广州湾变成了一个自由港,在那里建造了码头、码头和道路,将其与西南地区连接起来。 广州湾一度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徐爱洲在湛江看到了商机,于是开设了分公司,经营水产品和花生油,往返于西南、南方、香港和海外。 他的“海湾牌”花生油风靡一时,甚至一度销往美国西海岸。
许爱洲是天生的商人,不仅将家乡的产品销往海外,而且在船只从海外返回时,还会将外国商品批发到大陆。 很快,第一桶金就得到了。
他用这第一桶金在广州湾合资填海造地,在新填海的土地上开发商业地产和酒店。 20世纪20年代,年仅30岁的徐爱洲已经成为湛江首富。
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就是把握政策红利。
清朝末年,英、美、日垄断了中国的远洋运输和内河航运。 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太古公司(Swire & Co.)和日本邮船公司(NYK)等英国航运巨头联手打击国内轮船公司。
2024年,为了振兴民族航运业,当时的南京国家**在全国设立了五个航运局,负责内河航道和沿海航线。 华南航海管理局设在香港,负责福建、广州、广西的航线,因此国内船公司香港至广州湾航线正式开通。
徐爱洲抓住这个机会,转向航运业,斥巨资购买了“宝石”号货船,往返于香港和湛江之间。 他用自己的生意和自己的船,彻底打通了自己的**产业和航运业。
抗日战争爆发前,徐爱洲已经拥有十余艘船舶,航线已拓展到广州、上海,成为航运界的一颗新星。
2024年,广州沦陷,由于是法租界,广州湾暂时没有被日军侵占。 因此,它已成为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水运枢纽之一。
徐爱洲趁机扩大规模,与四家船公司成立了四家合资企业。 通过购买和租赁扩大了车队规模。
当时,南京**的人民已经迁往重庆,西南地区大量的人涌入,物资严重短缺。 徐爱洲用他的舰队向西南地区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突然之间,他竟然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外援。
兼具商业头脑和爱国之心,这一时期彻底奠定了徐爱洲在航运业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日本投降后,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物资短缺,于是徐爱洲把事业重心放在香港,全家移居香港。
到香港后,他拓展业务,共同创办了大安船务公司、太平船公司、泰丰船务公司、广力船公司等,拥有一大批一流船舶,并拓展远洋航线,连接东南亚、香港、海外等地。
到了50年代,惠爱洲的船公司已成为香港最大的航运集团,并正式晋升为船王。
人生第三次机会,顺势而为,弃船上岸。
上世纪50年代末,当鲍玉刚、曹文锦等航运业新秀大举扩张时,老牌船王徐爱洲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收缩航运业,弃船。
他缩水,回流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业等领域,形成了航运、房地产、矿业三足鼎立的经营格局。
2024年,他和好朋友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合资成立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香港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建集团率先进入香港房地产行业。 徐爱洲采取“趁便宜”的策略,在皇后大道、中环等核心地段购买了大量物业和**土地,并开发了许多商业大厦、豪宅和写字楼。
他们在湾仔开发了著名的中环大厦、亚洲银行和爱群大厦,华建后来成为香港知名的开发商。 这些资产后来沉淀成他们家族的巨额财富。
这是徐爱洲远超常人的愿景和思维。 他看好香港的长远前景,同时把握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航运业具有周期性,房地产适合资产沉淀。
于是他利用航运业赚钱,赚到的钱被投资到房地产上,变成了**财产,从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资本库。
除了中国建筑企业开发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外,很多核心区都是自给自足的,尤其是一些核心区的豪宅、商场和写字楼。 光是年租,就能确保子孙后代无忧衣食。
徐爱洲之所以弃船上岸,投身于房地产和矿业,不仅仅是因为潮流,更是因为他死后事务的布局。
50年代后期,他快80岁了。 他一生中有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是如何分手的,在他晚年的时候一直在想。
作为一个有钱人,他最担心的就是家族内讧和兄弟俩。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徐爱洲利用晚年将家族企业分为三部分。 在房地产、航运、矿业三个领域,三个儿子各得一个。
2024年,一代船王徐艾洲逝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的三个儿子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继承了一个王国。 长子徐启波负责航运,二儿子徐世芬负责采矿,三儿子徐世勋负责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