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历史性时刻。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已成功试制了第一批国产飞机及其发动机。 两年后,即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制造厂终于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J-5,该战斗机以著名的米格-17为基础。
为了确保这架历史性飞机的首次试飞成功,工厂早在1955年底就开始选拔试飞员。 他们知道这项任务非常重要,他们需要一位既有经验又有严谨态度的专业飞行员来承担这项任务。 经过多轮筛选和讨论,空军终于将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空军某师副师长李永泰。
李永泰副师长深知责任重大,对这项任务从严认真。在众多优秀飞行员中,他最终选择了解放军空军某团副团长吴克明作为试飞员。 吴克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不仅技术娴熟,而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在副师长李永泰的指导下,吴克明开始了紧张的试飞训练。 他一丝不苟地熟悉了歼-5飞机的性能特点,反复进行模拟训练,为首次试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终,在大家的期待中,吴克明驾驶歼-5飞机开始了第一次试飞。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飞机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老鹰。飞机起飞时,人们的心跳加快了。 当飞机顺利升空时,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 吴克明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成功完成了这次试飞任务,为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浓厚的触动力。
歼-5战斗机的性能参数:
翼展: 960米。
队长:11人36米。
高度: 380米。
机翼面积:226平方米。
主音轨:385米。
前主轨:337米。
最大起飞重量(带下降油箱):6000 kg。
正常起飞重量:5340 kg。
正常着陆重量:4164公斤。
空重:3939公斤。
最大燃油重量:1170公斤(船上燃油); 1834 kg(带辅助油箱)。
最高飞行速度:114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 km/h 至 210 km/h。
实用天花板:16000米。
天花板:17,500米。
爬升时间:3从0米到10000米的爬升可以在7分钟内完成。
最大爬升率:4548 m/min。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射程(带下降油箱):1560 km。
最大航程(机载燃料):1020 km。
续航时间(含油箱):2小时50分钟。
起飞时的地面速度:235 km/h。
着陆地面速度:170 km至190 km h。
起飞和运行距离:590米。
着陆和运行距离:825米。
歼-5战斗机采用经典的单座、单引擎、机头进气口、后掠式中翼布局。 45度的机翼后掠角是双梁结构,这在当时非常普遍,广泛用于亚音速战斗机。 后掠翼的设计可以减少飞行阻力,延缓空气冲击波的产生,从而提高飞行速度,缩短起飞和着陆距离。 然而,这种布局也往往会导致机翼前缘升力不足,从而影响飞机的低空作战能力。
机翼内部装有副翼偏转角为18°的角度控制后退襟翼,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侧倾和转向。 尾翼分为两段,下段固定在机身后部的承重倾斜框架上,上段可拆卸。 垂直尾翼的后缘是旋转角度为25度的方向舵,用于控制飞机的偏航。 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度,安装在垂直尾翼下部顶部,尾翼后缘的升降舵可向上旋转32度,向下旋转16度,以控制飞机的俯仰姿态。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流线型设计,圆形截面,有效降低飞行阻力。 圆头进气口有利于改善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量,保证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提高飞行安全性。 机身后部配有可转向的速度制动器,用于降低着陆时的飞行速度。 这些独特的设计特点使歼-5战斗机在当时具有高性能和安全性。
起落架舱巧妙地设计在机翼底部,就像鹰的爪子一样,稳定地承载着飞机的重量。 主起落架被精心收纳在机翼的两个舱室中,作为飞机的坚韧骨骼,为飞机的平稳飞行提供坚实的支撑。 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设计,每座配备一个轮子,展现了飞机稳健精准的着陆技巧。
前起落架就像一个敏感的触角,存放在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就像一个小巧精致的藏身之处,为前起落架提供保护和支撑。 主起落架配有缓冲器,就像给飞机上了一层防护装甲,有效降低了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 前起落架还配备了减震器和防摇器,起到双重保护作用,进一步保证了飞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轮胎压可达834 105 Pa,这种高压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地面附着力,并确保飞机在各种地面上的适应性。 驾驶舱是一个密封的单人驾驶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甩开,以确保飞行员能够快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飞机的控制系统是硬机动的,旨在提供更直接、准确和及时的控制反馈。 副翼和升降舵片都是电动控制的,这使得飞机的操作更加精确,并减少了飞行员的工作量。
液压系统在飞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用于缩回起落架、襟翼、空气制动器、可调节喷口等关键部件,还用于操纵副翼。 空调系统主要用于制动、密封驾驶舱、紧急缩回起落架、紧急制动等关键环节。 这些系统的存在和协调使飞机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发电厂由涡轮喷气发动机-5离心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该发动机是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VK-1F发动机的副本。 VK-1F是米格-17的发动机,而涡轮喷气-5是1951年中国组织发动机生产并获悉苏联新型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数据后,于1956年6月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成功复制的。
涡轮喷气发动机-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2550 kN,额定推力为2400 kg,巡航推力 - 2160 kg。 加力燃烧室推力高达3315000 N. 在不同条件下,油耗率从每小时 2 吨到 1 吨不等每小时 05 吨之间。 燃料容量为 1,170 公斤,可以安装两个 400 升的油箱。
习红旗机械厂于1964年接手涡轮喷气-5的生产,并于1966年完成改装并投入批量生产。 涡轮喷气-5的成功仿制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歼-5战机的空战**以三门固定加农炮为主,这种火力配置主要针对拦截轰炸机等大型敌机。 这种配置符合20世纪60年代美苏空中力量平衡的形势,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战略。 歼-5的加农炮位于机头左下方,机头右侧下方配备两门23毫米机炮和一门37毫米机炮。 这些大口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非常适合拦截重型轰炸机。 但是,在面对敏捷的战斗机时,他们的火力持久性可能略有不足,并且可能略逊于小口径**。 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时,歼-5可以在左右机翼下悬挂一枚100,250公斤的炸弹。 这些炸弹可以有效地对地面目标造成伤害。 J-5的机翼采用后掠式中翼设计,副翼的偏转角在正负18度之间。 这种设计使飞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机头左侧下方是两门 23-23-1 型 23-23 毫米加农炮,每门炮的初速为每秒 680 米,射速为每分钟 800 发。 这些炮弹的类型包括 Voyage-23-1 Kill-Burn、Voyage-23-1 Kill-Ignite、Voyage-23-1 Piercing Flame 和 Voyage-23-1 Training Self-Bomb。 同时,在机头右侧下方安装了一门31型37-mm加农炮,初速为每秒690米,射速为每分钟400发。 这种外壳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型号,于 1954 年开始开发。 考虑到枪性能的落后以及苏联有继任者的事实,最初只计划少量生产以避免浪费。 然而,随着对 J-5 需求的增加,最终生产了 236 门这样的加农炮,并于 1959 年停产。 总的来说,歼-5战机的**配置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战略和技术水平。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但它成功地执行了空中拦截和对地打击任务,成为中国空军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战中,这三门火炮与美战机的火力配置相比,在空战中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美国战斗机,如F-86,拥有更先进的火控系统。 这些火控系统配备了高精度光学瞄准具和相关的火力计算设备,使美国战斗机能够更准确地瞄准目标,从而提高射击效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枪炮弹威力的不足,使美军战机在空战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次,歼-5火炮虽然威力更大,但其弹药储备远低于美军战机。 这意味着在激烈的作战过程中,J-5火炮的弹药储备可能会迅速耗尽,使其在争夺空中优势的战斗中处于劣势。 由于储备弹药量的限制,歼-5火炮在持续作战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