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晓霞正在组装面团雕塑《九龙仙瑞》。
1月30日,农历二十。 走进位于浑源县沈源街道的浑源非遗花包店,店内雾气扑鼻,香气扑鼻。在一片水蒸气中,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包,像花一样,像雕塑,像白墩,红绿相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晓霞正在将爽肤水揉成观赏面团,准备调制出9条不同颜色的龙。 这是她为客人制作的3米高的“九龙仙瑞”花包。
受祖先影响,刘晓霞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品,对花包子情有独钟。 2018年,她开始系统地学习这种传统民艺,经过几年的精心打磨,花包形状越来越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目前,她的花包店已经接到了1000多个订单。
花包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福气,用途广泛,如婴儿出生、满月、一岁生日、订婚结婚、老人生日等喜庆日子都可以使用,一些餐馆开业,乔迁新家,在梁上盖房子等仪式也会用到, 尤其是春节期间,过去家家户户都有蒸花包子的习俗。刘晓霞一边做花包边介绍。 通过她娴熟的双手,彩绘面团迅速变成了一条鲜艳的五颜六色的龙。
花包看起来很简单,但过程却很复杂。 使用特种面粉,要经过面团、发酵、造型、装饰、蒸煮等10多道工序,其中造型装饰最为复杂,需要借用针、梳、刀、剪等工具,依靠揉捏、揉捏、切割、修复等步骤,使各种图案栩栩如生。 除了面粉、牛奶等常见的原料外,我还会在原料中加入果蔬元素,让花包不仅颜色多样,而且不含人工色素,吃起来更舒服。 刘晓霞自豪地说。
我已经制作了3部不同尺寸的《九龙仙瑞》,这是我目前最大的作品,花了4个人一周的时间才完成。 它由三部分组成,呈现天、地、人的和谐状态。 场地呈八角形,主体呈旺火形状,寓意人们富贵富贵。 今年是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兽,顶部的鱼莲和石榴也象征着好运。 晚上8点,记者跟着刘晓霞到商场集合,在提前搭建好的泡沫体前,几人没有过多交流就开始将馒头吉祥的云馒头固定在上面,经过两晚的组装,九条龙在云中嬉戏, 12条鱼儿在荷叶间嬉戏,富有表现力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花包不仅考验制作者的工艺,更考验工匠的创造力。 今年,刘晓霞在传统花包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制作了九龙仙瑞,蒸出浓郁的花包,散发着浓郁的年香和幸福的味道。
胡春霞姚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