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各行各业的校企伙伴齐聚复旦管理学院,在2024校企合作新年交流会上共话“赋能未来,协同创新”。
卢雄文总裁致辞; 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分享了《2023年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报告》; 德勤中国首席人才官郑华发表主题演讲“人工智能对企业3W的影响”; 在曹能的主持下,郑华与华泰**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孙元庆、种子计划发起人、海纳亚洲创投合伙人任建琼进行了圆桌对话。
吕雄文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国际排名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时,他对合作企业表示感谢,合作企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起点,学院也努力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到最优秀的企业。
曹能主任解读《2023年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报告》。 交流会还向合作企业颁发了“年度招聘合作”、“科技人才招聘”、“年度合作伙伴”、“优秀合作模范”、“职场之声奖”、“前沿招聘合作”、“校友职场贡献助力”等奖项。
拥抱AI浪潮,共同迈向未来
复旦校友、德勤中国首席人才官郑华以“”AI对企业3W的影响在演讲中,她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AI与传统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只是一个工具,人们需要给它应用场景和管理理念。在中国,由于数据安全等原因,AI发展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数据、算法、应用、生态系统等方面。 中国必须在未来2-3年内解决这些'瓶颈'。
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改变职业的性质,但短期内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数量也是有限的。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带来职业生涯的中断,但它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 对此,她还**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现阶段企业发展三个重要方面的影响——工作、人才和工作环境。
首先是人工智能对工作方面的影响。 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会让工作消失,但会让一些工作消失,同时也会改变任务,对员工的技能有新的要求
其次,对人才的影响。 她指出,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能力要求、人才获取策略和人才结构三个方面系统地考虑人才发展。
人工智能课程是所有员工的必修课。郑华表示,AI技术在工作环境中的应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沟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在工作中的价值。
【圆桌论坛】
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未来
在圆桌交流环节,曹能与三位校企伙伴共同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未来主题基于不同世代员工的特点,基于对职业发展和职场的观察,探讨了未来校企合作的迭代创新方向和建议。
郑华在圆桌论坛上分析了不同世代员工的特点,“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代员工的特点,创造一个能够适应不同世代的工作环境。 ”
校企合作不再是简单的招聘过程,而是涉及课题、课程、竞赛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她认为,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帮助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我们重视代际之间的共性,而差异留给时间来证明。孙元庆认为,每一代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那些优秀的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挑战自己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只要把握时代潮流,保持良好的理解,就能取得好成绩。
在校企合作方面,她认为存在两个底层逻辑。 首先,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要:把员工当成“客户”,找出学生的“痛点”。二是生态,她与行业伙伴成立了“行知联盟”,研究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议题,以开放的心态创造新的内容。
任建琼的“种子计划”本科生实习项目每年都会收到数千份问卷,以调查大学生的职业抱负和信仰体系。 十年来,“对你影响最大的十大书”和“十大***书”在不同世代的大学生中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因此,她倾向于思考底层逻辑在各代人之间是相似的,当呈现出年轻人的焦虑和迷茫的**职业思绪时,也是相似的。 只不过,社会**呈现出不同的自我,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媒体表达,这正是用人单位需要管理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创业公司,她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看到更多的职业发展可能性,同时也需要匹配大学生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