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节火爆,蕴含乡村振兴暗码

小夏 三农 更新 2024-02-21

当地的节日是火热而内敛的

乡村振兴守则

《乡村晚会》《乡村巡游》《乡村超级》《乡村选购》《乡村广播》......“兴旺农村经济”为2024年春节庆典增添了别样的璀璨。

当地节日。

相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尤其在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县镇。 返乡晚会、走乡、逆向旅游持续推动假日经济增长向基层发展,各地纷纷开展多项活动,抢抓春节红利,提振农村经济。 例如,春节假期期间,湖北省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全省开展2024年乡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如“走乡汇京初”、“深爱大地,晚在乡村”、“京彩非遗,点燃生命”; 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的乡村住宿、餐饮、购物、文化旅游活动一时间火爆,难得一室一桌、一处好地方,成为龙年春节的新景象。

Mura Jing 密码。

独具特色的假日乡村经济,体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蓬勃氛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生动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元6%;城乡收入比重降至239:1,连续14年收缩。 令人眼花缭乱的成绩单,蕴含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密码。 进一步推进承包地与宅基地“三权分离”改革、集体经营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充分激发了农村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所有镜头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突出产业特点。 2024年,第一个文件提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特色品牌。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特色产业做强、农民增收的典型发展模式。 总结其经验,一是技术能力引领致富,很多村特色产业依靠技术能力引领示范,通过技术“帮带”促进高效推广,带动农业生产和农民创收。 二是产业财富全链条整合,如浙江桐乡桂花村以“桂花经济”为目标,以“自愿、合法、有偿、规范”为原则,开展土地预流通,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形成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路径。 三是通过跨村联动增加财富,一些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地区将打破村际地域界限,使分散的经济资源集中、连续到一个地表,充分发挥跨村联动带来的规模效应、分工效应和互补效应, 从而把“蛋糕”做大,让农村经济从“一根枝”变为“百花齐放”。

人才回归。

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是打磨生态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各地围绕“两座大山”理念,探索了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模式。 一是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全面、立体地开发生态空间资源,根据交通区位、禀赋条件、开发程度等因素,实施差异化的生态空间规划和资源开发,让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共生美好。 二是聚焦生态环境优势,提高生态价值转化市场化水平,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发展“古村+”、“文化+”、“数字+”等生态产业,撬动多元化资本,扩大生态产业影响力。 三是依托优越的居住环境,构建和发展美好的经济共生体系,通过保持乡村景观的独创性和新鲜感,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化和人才回流,提高农村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休闲服务水平。

让我们一起努力。

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在于一体化的提高。 近日,“新年第一次会议”在多地召开,城乡融合被列为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之一。 “千万工程”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领军工程,是塑造新型工农关系的切实源泉。 学习和应用“千万工程”的经验,关键是城乡要素、产业、空间和资源体系的充分耦合。 激发以人为核心的农村活力,通过城乡联动户籍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解决人才、资金、技术流向农村的问题。 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高承载能力,通过区域体系的科学规划,探索乡村的多重功能,提升县城辐射能力和城市群、大都市带动效率。 以创新经济培育产业强国,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新主体,发展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延伸、补充、做强、做强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资源合力,以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规划、标准统一、制度整合为切入点,扭转公共资源城市化趋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结束规划师 - 胡斌。

编辑 - 唐佳伟 唐泽思(实习生)。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