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王家卫的电视剧《花儿》,看到结尾的时候,看到人匆匆忙忙。 千姿百态,一旦风云散去,过去,什么都装不住,留不住。 叹了口气,又难过,我想起了一句台词:不要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什么是“没有最响亮的噪音”? 言下之意似乎是,一件事,无论能做多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悄悄地去做。 没有必要在做的时候谈论它,你不应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发表声明。 当你真的完成了,你大名鼎鼎,即使你没有发出声音,全世界都会知道。
这个道理,不仅是《花儿》中黄河路上的道理,对于保守秘密、务实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也是一个可以概括的原则。 多年前,在电视剧《大染坊》中,陆总说:“不守秘密就失去大臣,不守秘密就失去身体,不保守秘密就失去身体,不保守秘密就变得有害。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声明,可以翻译成现代语境,即“不是最响亮和最响亮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最近重读的《歌德对话录》。 歌德这样评价席勒:“席勒的特征不是某种程度的无意识,好像他在本能地写作,而是通过反思他所写的一切。 所以,他总是琢磨琢磨,琢磨着自己写诗的计划,一见到人就说起来,没完没了。 他最近的一些剧本已经逐个场景地与我讨论过了。 然后歌德这样评价自己:“就我而言,恰恰相反,我从不和任何人谈论我写诗的计划,甚至席勒也不行。 我默默地把每件事都放在心上,通常一件工作在别人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当我把《赫尔曼和窦绿苔》的完成本拿给席勒看时,他大吃一惊,因为我从来没有向他透露过我写这首诗的计划。 ”
读到这里,我感叹歌德是小偷,席勒是愚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因此,歌德立即推荐埃克曼去看华伦斯坦的首映式。 他相信席勒在其中创造了伟大的人物。
作家写这样的诗,我们普通人为什么不做这样的事情呢? 有的人,心平气和,能把事情放在心里,有什么计划,脸上看不出来,嘴上一句话也不说,做完了,周围的人都还不知道,还以为他偷懒了。 而有些人,心里压抑不住一件小事,就喜欢边做边和亲朋好友聊起来。 其实他们并不胆怯,更不是想炫耀,只是这样说,让他们感觉更舒服、更稳定,更有利于兴致勃勃地做事。我有两种类型的朋友,他们的行为风格不同,他们都理解这一点。
而我自己,其实一直都非常赞成“不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边做边说,或者在做之前和我的朋友交谈。 因为在我看来,这并没有错,归根结底,我们现在能做的只不过是小事。 就算用尽最大的力气让它“响”,也不会打扰到任何人,更不会影响这件事情的成败。
所以,“还没响”当然值得尊重。 如果它“响”,就让它“响”。 最重要的其实是“响”还是不“响”的东西,不管做得漂亮与否。 (程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