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与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公司远景科技集团合作,加速绿色氢气和二氧化碳向电甲醇的转化,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
远景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系统技术公司,是唯一一家拥有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储能、零碳产业园区等核心技术的公司,巴斯夫工艺催化剂是催化剂创新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远景同时涉足锂电池和氢能,本质上体现了新能源企业与清洁能源发展不确定性之间的战略平衡。
2021年,中国正式公布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国家制定“双碳”目标,意味着未来30-50年,国家和社会、企业和个人将广泛参与低碳转型、能源升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低碳、清洁高效能源升级是能源升级的大势所趋,双碳目标是国内能源构成格局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的开始,着力解决资源环境制约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是必然选择。 谁能抓住能源结构改革时代的机遇,谁就能引领未来潮流,获得新时代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能源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在我国迅速落地,并产生了产业规模效应。 其中,氢能和锂电池行业是近年来备受市场关注的新能源应用方向。 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热值高、储量丰富、多样性、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等特点,被许多科学家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锂电池长期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到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41万辆,占607%,锂电池电动汽车保有量约为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的76%04%;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12682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的0%06%。这表明我国锂电池电动汽车市场已逐步成熟,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商业化发展的先导和探索发展阶段。
从保有量上看,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远高于燃料电池汽车,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规模成本大幅降低。 但从适用性来看,氢燃料电池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能效比优势突出。 根据现有标准,氢燃料电池的能效约为29%,仍高于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的28%和燃油汽车的14%。 在续航里程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似,续航里程在600公里左右,优于锂电池电动汽车; 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具有无噪音、充电效率高、耐低温等优点。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产业规模和配套技术的限制,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使用成本与锂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相比未能形成领先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氢能产业的大规模落地。 有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10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将降低到目前水平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