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5日,“延安五长老”之一、我们党的元老人物谢觉亚同志逝世,党内外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纪念这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坚定信徒。
谢老死后不久,他的妻子王定国,号称“九趾女红军”,主动找**。 老人告诉**的同志,他所享受的待遇与现实不符,并要求根据他的等级分配房屋。
王定国和谢觉雅之间有什么传奇故事? 为什么她在丈夫去世后要求重新分配房子?
点击了解老红军王定国的生平。
王定国本名王义祥,生于1913年。 作为一个出生在四川应山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王一祥的童年可以说是充满艰辛的。 据老人晚年的回忆,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 因为吃不下饭,妹妹被饿死了,而身为“顶梁柱”的父亲在他病倒后不敢求医,最后在痛苦中惨死。
为了给生病的父亲安排葬礼,一家人把三岁的弟弟卖给了别人,并用四块棺材板和两升豌豆换来了他已故的父亲。 四块薄薄的棺材板拼凑起来,成为王一祥父亲的棺材。 两升大麻豌豆成为为送葬者告别父亲的盛宴。
不久之后,因为王家在家里开不了锅,他们最终把王一香卖给了一个有钱人当儿媳妇,换取了足够的钱生活。
王一祥以为他会坠入深渊,遭受非人的折磨。 但上帝似乎怜悯这个受了太多苦的小女孩,给她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对至高无上的终生追求。 王一祥的好朋友王一舅无意中得知了孩子的情况。 此人化名“杨不可”,是我们党的地下党员,在四川从事思想宣传等活动。 得知王一香的处境后,他主动找到一香的舅舅,拼凑了40多块银元,救下了身处困境的怡翔。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王义祥对共军充满了敬意,对红军充满了羡慕。 1933年,红军解放了应山,王义祥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红军宣传的鼓舞下,这位有被党组织救助经验的勤劳男子,选择加入红军,投身解放全华贫苦的伟大事业。
凭着心中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王义祥很快成为红军部队的中坚力量。 1933年底,王义祥以突出贡献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党员生涯。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取了“稳家稳国”的意思,取名王定国。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勤奋地工作,担任妇女独立营的指挥官和苏联地区防卫连的指挥官。 1935年,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第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地区,开始了长征。 她被调到先遣团并参军。 先遣团虽然名义上不承担战斗、运送物资等重要任务,但由于其特殊属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作为一个剧团,当部队外出时,他们需要站在最前线,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部队进驻后,要一路进行吊唁表演,从先头部队到后方部队。 演出结束后,他们需要冲到军队的最前线,再次踏上征程。 结果,前进战区团的行进距离比作战部队长得多。
红军穿越草原的时候,这个大丫头只有50多斤,简直就是瘦骨嶙峋的样子。 老人晚年回忆起这件事时,还开玩笑说:“要不是那么瘦,就能在草地上过日子了! 如果你掉进草丛里,恐怕你已经摔倒了。 老爷子虽然对这件事情还是很看好的,但也看得出来,这一年的艰辛和艰辛。
1935年6月,第一、第四方面军在四川茂贡会合。 她的部队与**纵队的领导人一起住在雪山脚下的藏村。 有一天,她在河边洗衣服时,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同志请她帮忙缝衣服。 看着眼前的老同志,她答应了。 第二天完成任务后,她拿着衣服去了老同志的住所。 经过一番交流,她才知道眼前的老同志是谢觉雅,和董碧武、徐得力等人一样有名。
谢珏雅感谢了她的帮助后,小心翼翼地提醒她,在翻越雪山之前,要多准备一些辣椒。 这些辣椒可以挽救你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匆匆结束,但命运之轮很快让他们再次相遇。 这两位同志,彼此都有些感情,谁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们竟然能够结婚,共度余生。
王定国和谢觉雅在雪山脚下相遇,两个有着巨大分歧的人是如何走到一起,成为革命伙伴的?
1936年,红军在陕北成功站稳脚跟后,根据国际形势,决定派兵进攻甘肃、宁夏,开辟国际航线,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 而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部队,就是第四方面军的主力。
1936年10月,第四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踏上西征征程。 作为四方面军的一员,王义祥站在军队一边,走上了一条生死不确定的危险之路。 作为军团的重创干部,王一祥负责剧团演出所需的大量物资和设备,同时还需要照顾年轻士兵,工作极为辛苦。
部队进入甘肃地区后,遭到西北马贾军的猛烈阻拦。 由于西北没有革命根据地,我军失去了补给的可能。 此外,马家的军队中骑兵较多,机动能力远胜于我军。 因此,部队在甘肃屡战屡败。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剧团仍然没有停止工作。 他们不仅坚持到各军阵地进行吊唁表演,给疲惫的士兵们带来心理慰藉。 他们还拿出自己的小钱,给士兵们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温暖了士兵们的心。
然而,剧团士兵的表现无法改变既定的战斗局面,西路军最终在敌人的炮火面前崩溃了。 王义祥的剧团也被敌人包围了。 由于战斗意志强烈,敌人误以为该剧团是我军的军事总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剧团会犯错,吸引敌人的重兵,为部队调动争取时间。
文工王定国带领年轻的女战士们爬上被围困的小楼,用无处不在的砖石瓦向敌人发起攻击。
尽管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由于人数和火力的悬殊,该剧团最终还是被击败。 马家军攻打剧团阵地后,发现这里根本不是主力司令部。 为了发泄心中的邪怒,马佳军把剧团的士兵赶到羊圈里,扒光了许多士兵的衣服。
在西北大地,如果过夜不穿衣服,很有可能活不过第二天太阳升起。 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王义祥扯下了剧团里的窗帘,作为保暖工具分发给士兵们。 同时,她还收集了附近的木头并点燃了它,以保持战士们的温暖,成功地让他们度过了寒冷的夜晚。
之后,他们被马家军护送到青海,并由马步芳化妆供他们享用。 后来,剧团成员被调到甘肃省张掖地区军阀韩启公的部队后,仍然在剧团工作。 当时,国民党与共产党展开第二次合作,谢觉雅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公室,开始寻找当年散落在西北地区的红军战士。 在谢觉雅的努力下,韩奇公手下工作的人被我们党员发现了。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党组织成功救出了大家。
在党员同志的指导下,王定国顺利会见了主持办公室工作的谢觉雅同志。 经过深思熟虑,组织将她留在兰州办事处工作,成为谢觉雅的下属。 在工作过程中,她很快意识到了这位比自己大30多岁的老人的优秀之处。
他不仅在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上指导自己,而且对他非常照顾。 在静静的时光流逝中,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1937年9月,两人在兰州一幢不起眼的小平房里结婚,组成了自己的革命家庭。
在革命思想的指引下,谢觉雅和王定国跨越了几十年的年龄跨度走到了一起。 他将为祖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他将为革命做出什么样的牺牲?
谢觉雅和王定国的组合,在外人看来很陌生。 两人结婚时,一个只有24岁,一个53岁。 一个是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和墨迹的文盲,一个是学过中西语文,颇有才华的文人。 两人的身份和背景存在巨大差距,但他们成功结婚并陪伴了对方一辈子。
为了让王定国更好的陪着他,完成秘书工作。 无论谢觉斋每天有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跟妻子一起学习。 在教完基本的识字知识后,他教他的妻子记账和其他事情。 甚至,谢觉雅还说,吴秀全这位未来的大外交官,亲自教王定国俄语,提高她的工作技能。
在谢觉才的精心培养下,王定国的识经修养和对革命思想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兰州办事处的管理员,她不仅完成了西路军士兵的搜救任务,还承担了对外事务的重要责任。
为了赶上大文人丈夫谢觉雅,王定国一直坚持读书。 夫妻俩搬到延安后,她主动前往延安大学和**党校等教育机构深造。 工作之余,我还抽出两个小时学习文化课程。
随着时间的积累,王定国逐渐从能读能写书,到能朗诵诗、能写散文的程度。 当谢觉雅需要出版相关书籍时,王定国甚至能够帮助丈夫纠正书中的错误和遗漏,并参与书籍的编纂。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已经能够独善其身,但她一直留在丈夫身边,担任他的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觉雅先后担任内政部长、最高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 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63年,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半辈子的80岁老人谢觉涯患上了脑血栓。 王定国每天下班后都要赶回家在病床上照顾丈夫。 虽然这样的日子很辛苦很累,但王定国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不久之后,王定国因为西路军的身份被人诬陷,被隔离检查了几十天。 这段时间,谢觉雅每天都躺在妻子房间的沙发上,等待着妻子的归来。
夫妻俩相辅相成,度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但时间永远是无情的。 1971年6月15日,87岁高龄的我们党老兵谢觉才逝世。 根据党的规定,干部死亡后分配给干部的房屋,其家属可以继承。按照谢觉雅在党内的地位,家人可以住在极其宽敞的房子里。 但王定国和丈夫打交道后,却主动找**。 她不仅没有顺理成章地接手谢觉雅的房子,还主动向**申请了小一点的房子。
她对**工作人员说:“我不是幸存者,我是党的干部。 我有自己的工作,我住在我拥有的任何房子里! ”
在她的强烈坚持下,谢老的房子最终被该组织收回。 一些被分配到谢老等国家级干部的厨师和司机等服务人员也被开除。 王定国带着孩子搬出了豪宅,住在了自己被分配到的房子里。
对于孩子,她也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和丈夫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同的看法,那就是“别管它”。 谢老虽然作为国家领导人过着非常慷慨的生活,但他在党内的地位很高。 但这一切都与他膝盖下的七个孩子无关。
在父母双方的管理下,7个孩子都开始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人生奋斗。 父母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孩子说好话,寻求任何好处。 为了磨砺孩子,夫妻俩把大部分孩子送到边防或军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夫妻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继承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为党培养新人。
2020年6月,108岁高龄的王定国突然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