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谣言
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故意捏造、歪曲,误导、欺骗公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 网络谣言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医疗、法律等各个领域,有的甚至涉及社会稳定。 网络谣言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很强,容易引起恐慌、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破坏社会信任和共识,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网络谣言”的类别和表现形式。
网络犯罪谣言
这类谣言一般是编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的愤怒、恐惧、公众对**、工作人员或某些团体的不满,也影响当事人的名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恐怖谣言
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管理不满、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信息。
网络灾难谣言
捏造某灾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编造、夸大已经发生的灾祸的有害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
网络政治谣言
主要是指党和党,主要涉及政治内部人士、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使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党和政权的稳定。
互联网上关于个人事件的谣言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针对某些个人,尤其是明星,编造引人注目的虚假信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在线食品和产品安全谣言
是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食品或产品的抵制,给该食品或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造成损失。
如何识别“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换花等特点,所以如何辨别你看到的事件是否属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判断:文章的权威性。 注意文章末尾是否有署名或出处,判断是否由权威**或机构发表,避免因作者主观推测而偏颇; 内容观点的客观性。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是否夸大事实、概括、断章取义、发表极端言论、与主题不符。 浏览页面的运行状况。 一些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将色情、夸张等其他类型的**设置为封面,或者页面包含大量广告、网络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散布“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散布谣言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或者侵害法人商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承担制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正式道歉的责任; 并赔偿损失。
行政责任
捏造某灾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编造、夸大已经发生的灾祸的有害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
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条规定,编造危险、疫情、灾害、警察信息等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上传播,或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上传播上述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网络言行,不散布谣言、不信谣、不散布谣言,共同构建清晰有序的网络空间。
*:平安奎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