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邢燕子主动下乡建设新农村,后来发生了什么

小夏 三农 更新 2024-02-19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选出了10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移居中国人的人。

邢燕子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她不是很熟悉,但问问“60后”、“70后”的长辈们,她甚至比当时的一线巨星还要火爆。

曾多次登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封面,名气十足郭沫若《邢燕子颂》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她多次被***接待,这种待遇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

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青年成为民族文明的大明星,时间过去了,原来的“大明星”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邢燕子1941年出生在天津,当时国家还处于抗日战争之中,到处都是战争,城市特别混乱,所以父母把她送到农村,让爷爷照顾她。

在她八岁那年,新中国成立,社会各方面都恢复了秩序,当时她的父亲已经是天津华北搪瓷厂的副厂长,母亲也在一家缝纫厂工作,家里比较富裕,为了给她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她的父母把她从乡下带到了城市。

刚到城里的小燕子,还是不习惯这个城市,虽然远比农村繁华,可以买到漂亮的小衣服,吃点好吃的点心,但她也怀念在乡下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总是对爷爷和蔼地笑。

邢燕子. 不久,小燕子的父亲安排她去天津铁路局员工子女小学上学,在那里她结识了新朋友,融入了新的大集体。

邢燕子在学校比同龄人努力得多,经常有别的孩子出去玩,她还在教室里学习,所以她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她的父母感到骄傲。

虽然在城里过得很开心,但她还是没有忘记在乡下的爷爷,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不想搬到城里去生活。

当时年仅12岁的邢燕子主动让父亲回乡照顾年迈的爷爷当时,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见女儿这么孝顺,就答应了她回家读书的要求。

四年后,邢燕子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土地,在当地一所小学读书,不上学的时候在家陪爷爷,尽她孝。

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农业中学,因为离家30多公里,她不得不再次告别家乡和爷爷,走上了读书之路。

在农业中学,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参加农活,每周三天,这也是为了学以致用,提升学习能力。

这对很多城里的孩子来说还是很难的,但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邢燕子来说,一切都很容易掌握,她比高年级同学干农活还要勤奋。

1958年,邢燕子从一所农业中学毕业,这在当时已经是初中学历的好学历了,有了这个教育,她也能找到一份更舒服的工作。

不过,对于邢燕子来说,城里的生活终究不是她想要的,她心里一直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规划。

早在 1955 年,她就对 *** 感兴趣“所有知识分子都可以到农村去,那里有广阔的空间,会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很感兴趣,她从小就住在乡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受过教育的农民,建设祖国新农村的理想,当时就埋藏在她的心中。

1958年7月,邢燕子劝说希望她留在天津的父母独自回到四家庄村,这一次她回来的不是小时候,而是农村建设者。

乡下姑娘回到乡下,虽然熟悉,但在身份的改变中,还是有不习惯的事情。

村支部书记见她是个小姑娘,就安排她在公社食堂做饭。

有一天,炉子上的师傅走了一会儿,粥煮沸了,直接从锅里溢出来,担心得邢燕子连忙喊道:“来吧! 加油! 粥跑了! ”。

幸好师傅赶紧跑了回来,不然锅底早就被烧穿了。

村里的人一直以为,这个主动下乡建设新农村的小姑娘迟早会回到城里,在乡下呆上一小段时间,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姑娘不仅会在农村扎根, 也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1959年,当邢燕子一步步掌握农村生活的各种技艺时,三年的严重困难来了,全国粮食和粮食副产品的产量大大减少。

当时,许多强壮的劳动者不得不去炼钢、挖煤、建水库,村里只剩下八名男工干农活。

为了保证生产,防止大家挨饿,邢燕子开始想办法动员女同志去工作。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结婚生子的妇女都不愿意出来种地,还要在家照顾孩子,而邢燕子要做的就是动员她们也要动起来。

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妈妈外出工作,孩子就无人看管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青年,邢燕子一方面可以教孩子读书写字,另一方面也很容易管理。

解脱的母亲们开始跟着邢燕子组建一支“突击队”来自救,一开始只有七个人,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最多只能接触到个人。

开垦荒地最难的是盐碱地,但四家庄村有大量的盐碱地,出苗率很低,好好的苗子好,雨后,地里的碱盐溶入水中,苗木全部消灭, 这无异于对劳动力稀缺的村庄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邢燕子组织突击队的女同志们用多种方法控制盐碱地,一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抬田。

所谓抬田,就是把种田抬高,就算下雨,水也会流到下沟,不会危及土地,但是这种方法效率太低,一是消耗人力,人不多,而且都是女人,力气没那么大开一天就不多, 第二种是一亩地用抬田的方法,只能用百分之六七,损失太大了。

邢燕子利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请教县里的专家,总结了沙子管理、秸秆管理、秋耕、冬灌等方法,带领女同志们用先进的技术管理田地。

第一年,他们一口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第二年春天播种小麦。

结果,由于天气寒冷,肥料凸起被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播种将是徒劳的。

那时候,邢燕子快要哭了,所有的辛苦都没了,不仅信心受了打击,更大的问题是来年大家的口粮都没了。

村支书看出她的焦虑,告诉她,革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遇到困难和失败并不可怕,而是被困难打败。

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邢燕子,在咨询了老农户后,为了保证播种,他们用疙瘩压碎了肥块。

队伍里动物很少,只好自己拉树桩,肩膀肿了,就脱下围巾放在垫子上继续干活,下雪天路滑容易摔倒的时候,就用树枝当拐杖。

就这样,星燕子行动队的士兵们依靠最原始的方法,辛勤耕耘了10天,碾了560亩地8次,为来年的春耕播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慢慢地,以前只能生产几十斤一亩地的土地,可以生产出百斤、二十百斤,后面又能产出五百斤、六百斤。

在三年的极度困苦中,当全国大部分人受到严重饥饿的威胁时,四家庄村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够将力量交给国家,这不得不说是邢燕子带队创造的奇迹。

邢燕子不仅领着妇女们打理田地,其实一年到头也没闲着。

秋收过后,邢燕子开始组织大家制作渔网和渔帽,拿到镇上去卖,以补充家庭。

冬天,他带领妇女们去钓鱼,那时冬天比现在更冷,湖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

邢燕子带领突击队员用木锥砸冰,撒上渔网,开始捕鱼。

就这样,他们白天打鱼,晚上做体力活,这个冬天一共赚了3000多块钱,对于一个小村庄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为来年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邢燕子也没想到,他刚到村里一两年,就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县里,而且在全省直到到了国家层面,才有重大报道,掀起了一股“全民学燕子”的浪潮。

在那个困难时期,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榜样的力量来带领大家渡过难关,邢燕子自己说:

主要原因是我早点宣传了,所以大家对我的记忆更深了,其实背后有相当多的榜样,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宣传,当时我也很迷茫,我以前觉得偶像是董存瑞和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没想到我成了英雄?”

在“学燕子”风潮的鼎盛时期,她每次收到一封信都能收到三四袋,单纯的邢燕子其实每次都想一一回复,但她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忙着制作,只能回复一部分信。

后来,通过外出当模特慰问的机会,她可以结识自己的广大“粉丝”,其中大部分都是心地纯洁的中小学生在受到她的影响后,很多人积极参与“上山下乡”活动,为祖国的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随后的十年里,邢燕子被接待了五次,十几次,她也开始逐渐承担起领导工作,为更多的农民兄弟姐妹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但无论担任什么职位,哪怕是担任天津市委书记期间,她也从未向国家索要过一分工资,上班时是领导,下班后还是农民,吃苦的时候还要和丈夫一起去捡柴。

如果你认为她只是一个勤奋、勤奋的人,那你就错了作为第一批下乡的知识分子青年,在实践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打磨后,邢燕子也堪称农民学者。

她在担任各单位领导时,始终注重深入基层、尊重科学,反复向干部强调要多调查、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

她完成的《关于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关于保护丰昌河水不受污染的报告》,可以说是90年代重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明流。

经过对这两个课题的调查,邢燕子深刻体会到污染人民生活环境的严重性。

1994年,在她的倡议下,在北辰区铺设了13公里的自来水,让人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2000年,北运河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9月,工程竣工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无不离于邢燕子的贡献。

2001年底,邢燕子正式退休,经过一辈子的辛勤耕耘,到了她在家体验家庭快乐的时候了。

退休后,邢燕子的主要工作是陪伴妻子和孙子,由于工作繁忙,两人少聚多,多走,丈夫其实有严重的心绞痛,但怕她担心,她就自己忍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晕倒在路上,被她发现。

现在自由了,两人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也算是弥补了年轻时的一些遗憾。

除了陪伴家人,邢燕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她加入了杨阁团队,参加了老年大学,接触了绘画、书法,过着安逸的老人生活。

对于许多采访和劳模分享会,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她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她想和新生代分享自己的力量,让大家有足够的斗志来建设祖国。

但对于各种商业活动,她并不敏感,她不想把过去的经验变成盈利资本,所以她拒绝了广告和代言之类的一切。

相反,如果学校想让她写题词、题词、激励学生,她总是认真思考、写字、发过去。

2019年,她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的称号,在接受《党建》采访时,她说:

“我只是始终牢牢服从党的指挥,跟着党走,荣誉是党和人民赐予的,应该珍惜,但决不能沾沾自喜。 ”

年老体壮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跃然纸上。

邢燕子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她说,作为老年人,她只能有限度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她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灾区,帮助灾区人民。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年事已高的邢老也积极捐款1万元,为灾区同胞和一线医护人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光荏苒,从青年到老年,从农村知青到退休干部,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这种全心全意报国、名利无忧的精神,值得现在每一个年轻人学习和致敬。

相似文章

    邢燕子避孕,丈夫反应如何

    在上世纪年代的中国,邢燕子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报纸的显眼位置。在那个激进的时代,邢燕子的事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代人的前进道路。她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年,岁生日,邢燕子应邀作为劳模到北京与 共进晚餐。此后,她多次受到许多领导的接见,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然而,尽管有这...

    一男二女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

    北京知青赵芳奎于年月下旬到山西省忻州州定乡县入队安顿,当时人被分配到南兴大队第五生产队入驻班组,接受贫困中农的再教育。年秋天,赵芳奎孤身一人留在入驻南兴五队的北京知青,另外一个知青参军,一个当公社干部,另外四个知青被招到城里当工人。秋收过后,公社知青办主任李宝琦来到南兴大队,与大队干部商量,决定让赵...

    惊天动地,揭露坚强女知识分子,少女子遭遇离奇命运!

    年月,在一间乡村小屋里,岁的女知识分子廖晓东命运不妙!跌倒在教室里,瘦得像柴火,他被发现浑身都是淤青,神秘的人生故事被揭开了!当她决定下乡时,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心故事?人人都是金子,廖晓东的悲惨经历太让人心头疼了!家国深厚 英勇的父母死在战场上。廖晓东出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是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父...

    这些女性知识分子于2024年失踪,40年未见踪影

    女性知识分子失踪多年,至今未找到年份。屋外闪电和雷声疯狂地交织在一起,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亮。然而,就在这时,朱梅花感到腹痛剧烈,她向室友刘桂华求助,希望能陪她上厕所,但她的要求被拒绝了。无奈之下,朱梅花只能一个人上厕所。然而,她再也没有回来.因为 知青 是世纪 年代老一辈人对下乡扶持...

    坚守田园梦,邢燕子的乡村传奇

    世纪年代,一位正值壮年的都市女中学生选择回到家乡当农民。这个女人的名字叫邢燕子,她的故事充满了传说,使她成为全国最知名的女性之一。邢燕子虽然出生在北京,但她的家乡却位于天津市宝坻县大中庄镇四家庄村。她的父亲邢宇是天津华北珐琅厂的副厂长,家境优越。然而,在她上学的年纪,她被父亲带回天津读书,但因为对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