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首个考古新闻栏目在东方卫视上线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2-24

全国首个考古博物馆电视新闻栏目《中国考古报道》今日(2月24日)登陆东方卫视。 这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围绕大型纪录片系列《为什么是中国》打造“文明寻源、看东方”的媒体传播IP的又一举措,聚焦新闻,强化文化。

同时,遵循“大考古学”的思路,通过深入考古遗址和与考古学家的对话,《中国考古报告》从多个角度探索古代中国,力求透过事物看人、以物论历史、以历史启迪,用生动生动的新闻语汇,用简约的语言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并在考古成果与当代公众之间建立记忆联系和情感共鸣。

作为新闻杂志类的电视栏目,《中国考古报告》涵盖多个版块。 《考古报》梳理考古、文化、博物馆等重要信息,节目第一期跟踪报道“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带观众走进上海古船“长江口2号”的考古工作舱先睹为快。

在新银墟博物馆开馆前夕,重点栏目“考古纪事”采访并拍摄了银墟的最新考古发现,探究了商朝王陵墓的格局和商周王朝更迭时期的变化。

龙年伊始,“连脉探索”板块聚焦上海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山西博物馆的“龙文物”专展,与现场专家对话,追溯中华文明“龙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文博热搜榜”依托大数据分析,用专业词汇分析文博热搜话题。

此外,栏目还将不定期播放文物微纪录片《古籍》,聚焦国宝,解读文明密码,让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广袤大地上展示的遗产、古籍书写的文字鲜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考古报告》中涉及的稀有汉字在字幕中标注了语音,以便更好地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普及考古知识。

《中国考古报告》每期约30分钟,每周六中午12点在东方卫视首播,也将在上海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纪实频道以及侃新闻Knews、百视达TV等新**平台播出,并通过微信**号、抖音、B站等平台推送传播。

同时,《中国考古报告》力求在人类文明的广阔视野下,用上海传媒国际传播中心下属的上海眼国际传播矩阵,通过与美联社、欧洲电视网等合作机构搭建的分享合作平台,向海外传播, 为国际主流电视提供影片,做好大小屏幕融合传播、内外宣传共鸣,为中国特色、中国风考古建设做好;助力上海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章

    盘点世界级的考古文物欺诈行为

    撇开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不谈,自现代考古学发展以来,国外确实发生了许多文物古董造假事件。藤村真一 利用伪造来 推进 日本历史研究。据英国 苏格兰人报 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藤村新一一直是日本史学界最惊艳的名字,他被誉为日本的 石器之神 和 神之手 作为一名业余考古学家,年后,藤村信开始进行实地调查,...

    古代文物之旅 苏婆精选珍品契丹文化魅力

    苏州博物馆昨日公布了年主要展览计划。据澎湃新闻介绍,展览涵盖多个专题展览,包括 大英博物馆古代亚述珍品 东周的洛阳和苏州 北方美女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辽贵族女性文物展 以及现代名人系列 银泉昭谷 李根和苏州 等专题展览。其中,大英博物馆古亚述宝藏 特展将呈现古亚述王国最后一位君主亚述巴尼拔的...

    考古文献 古代没有吹风机,洗完头发怎么吹干?

    在古代,没有像现代这样方便的吹风机,人们洗完头发后需要用其他方法吹干头发。虽然没有高科技设备,但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风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人们在户外或敞开的窗户下吹干头发,利用自然风和阳光的作用来加速头发的干燥。这种方法既环保又健康,同时享受大自然的新鲜感。其次,一些古老...

    国宝满满龙元素! 前往中国考古博物馆寻找“中国龙”。

    约年前,彩绘龙纹陶盘,被誉为 中国第一龙 的绿松石龙器,精美的邓钟雕像附在两.回头看卷尾龙龙的身影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自然是国宝上不可或缺的。龙年春节期间,不少游客选择前往中国考古博物馆进行一次 猎龙 之旅,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真正的 中国龙 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的绿松石龙器,其...

    赚眼球、博客评分、放弃底线,这4档综艺停播,一点都不冤枉

    时光荏苒,内地综艺行业走过了年的沧桑巨变,像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从歌舞到辩论比拼,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一档综艺节目总是在身边,或者吸引眼球,或者戛然而止。今天,我们将聚焦四档备受争议的综艺节目,走进幕后,探究他们故事的曲折。.Dream Remodeler 巧妙的设计,还是傲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