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回家时,父母和亲戚都会催促他结婚。 每年他都说要等,当父母问他什么时候等的时候,他说等到有钱再等。
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接受过书中提到的素质教育,没见过少年宫,十几岁时没进过图书馆,长大后也没养成什么爱好。
当他看到网络上别人感叹“人生是荒野,不是轨道”时,他没有同理心,因为没有人在他的生命中为他规划过一条轨道。
虽然他已经习惯了家里的荒野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粮食,但这些被村民诅咒的谷物,却是他和整个村子努力挣脱的泥潭。
现在他已经30岁了,他的父母说,如果我们不结婚,我们在村里就抬不起头来。
他想不出是什么东西压在父母的脑袋上,他唯一知道的是,没有钱,人真的撑不住头。
对于大多数农村大龄青年来说,婚姻还不是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自己家族乃至全家第一代的辛勤劳动,晚婚晚育不仅是个人选择,更关系到整个家庭的生存。
在大多数中国农村家庭的父母眼中,“养育孩子防老”的内涵不是等他们老了有钱花,而是老了就有人陪着他们。
然而,从小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进入大城市后突然发现这么多人过着如此美好的生活,传统的在温饱一线挣扎求生的农村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对象。
有钱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钱花是多么困难。
所谓“氏族想留在家乡,家穷到别的国家去”。 外出打工的人大多在原生家庭处境艰难,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的童年是“田里长什么,锅里煮什么”,穿别人剩下的衣服也是理所当然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和条件的匮乏使农村青年在大城市与其他人竞争时处于劣势。 这直接导致他们从事更累、更辛苦、更便宜的工作。
因此,晚婚晚育不仅是家庭的选择,更是一种心理困境。
缺乏足够的经济条件成为他们心中焦虑的根源。 一切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解决经济条件的不足。
婚姻,在农村的传统模式中,不仅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而且生育和教育孩子将成为长期消费的隐患。
如果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你能用什么来养活你的孩子?
这也是当今许多年轻人拒绝生育甚至抗拒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自己生活的挫折和对后代的责任感下,晚婚晚育是唯一的选择。
许多农村青年在加入职场后,会有“重新养成自己”的想法,即重新审视和改变过去的生活,在“被培养”的角色中重新教育自己。
陶行之说:“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在终身教育时代,农村青年有机会、有能力弥补青少年时期没有机会获得的优质教育,重新思考美好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人生选择,也是整个社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