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25日,中共通过《人民报》公布了国民党一级战犯名单。
蒋介石的“五虎将军”之一的魏立煌就是其中之一。
诡异的是,远在香港的魏立煌得知自己被列为战犯时,不仅没有慌乱,反而松了一口气,激动地喊道:“我得救了! ”
随后,他给总司令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能照顾好在合肥的老母亲和侄子。
就在朱老爷子在这件事情上反复犹豫的时候,**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了,并亲自吩咐当地县**对魏立煌的家人给予特别保护。
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魏立煌在得知自己被列为战犯时不紧张,反而兴奋不已? 为什么他的请求能够得到 *** 的个人点头?
魏立煌早年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启发,成为革命思想的一员,15岁参军。 后来,他成为孙中山先生身边的侍卫,是他忠实的追随者我期待着民主真正实现的那一天
但不久之后,许崇志被蒋介石驱逐出广州,蒋介石成为统治者。
当时,蒋介石声称他将接过孙中山博士的衣钵,继续为中国寻找挽救生存的方法。 于是魏立煌选择跟随蒋介石,成为他的部下,一路走到北伐。
殊不知,蒋介石后来背叛了革命,魏立煌也走上了一条“**路”。
十年内战期间,魏立煌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疯狂围剿红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镇压共产党的先锋队”,也成为蒋介石著名的“五虎将”之一。
但是,由于魏立煌既不是蒋介石的同胞,也不是“出生”在黄埔军校,所以始终无法成为国民党的后裔。 此外,魏立煌性格桀骜不驯,对蒋介石的很多做法都颇有怨言,因此敏感的蒋介石不能完全信任他。
魏立煌也知道这一点,他只属于“五虎将军”中的“杂军”。 与其他四人相比,如果不是他出众的战斗天赋,蒋介石又怎么可能容忍自己,并给自己赋予重要职位?
因此江伟和江伟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
很快,中日战争爆发了。
这一时期发生的习安事变,使魏立煌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深刻正义,感受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本质区别。 为了国家的危险,他也抛开了过去对共产党的偏见,选择一致抗日。
后来,随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这对共产党和魏立煌来说都是一个好机会,他们想接近共产党。
在此期间,魏立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支装备落后的队伍,接连打胜,平星关的胜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随后的新口战役中,八路军游击战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完美配合,让魏立煌感到一阵喜悦。
同时,他会见了***和**,一起讨论了作战计划,这也让魏立煌感受到了共产党的谦逊、朴实、诚恳和亲切。
一向多疑的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坐不住了,四天内连续四次给魏立煌打了电报。
电报里充斥着“**聪明的言辞和欺骗,不管你说什么,都不够相信,更不能被它服从和支持的蜜言所欺骗,希望慎重行事。 ”
但是,基于他的一贯立场,尉立煌认为,当务之急是一致抗日,不能先搞内部乱。
正因为如此,魏立煌决定来延安看一看。
1938年4月,魏立煌来到延安,延安百姓得知后热烈欢迎他。 魏立煌无比惊讶,他从来没想过,身为国民党将领,竟然会如此招待自己。
进入延安后,魏立煌看到百姓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群众与士兵的和谐共处,心中无比激动,从未见过国民党内部军民和谐团结的景象。
此外,**还亲切地接待了他,并邀请他共进晚餐。
而与***的亲切交谈,也让魏立煌改变了之前的想法我对八路军的抗战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后,魏立煌多次顶住压力,为八路军提供物质援助。
从延安抵达习后,他向八路军送去了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和180万箱牛肉罐头。 这对当时物资匮乏的共产党来说,是多么珍贵啊!
可以说,延安之行之后,魏立煌彻底成了国民党共产党的“朋友”。
从抗日战争以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从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从与中国共产党多位领导人的长谈中,魏立煌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能够振兴中国的精锐力量。
因此,在随后的战斗中,魏立煌虽然因地位和环境的无奈而被迫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继续与共产党作战,但他仍然顶住了压力,排除干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在第一个高潮时,魏立煌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按时镇压共产党,他不同意蒋介石“出国作战必须先保内政”的政策,始终坚持一致抗日,长期不愿出兵。
蒋介石对此非常恼火,不断向魏立煌施加压力。
无奈之下,魏立煌只能出兵,却下令八路军打不掉。
当第二个**高潮到来时,魏立煌配合八路军的进攻,经常与八路军保持联系。 **在率军取得抗日战胜利后,魏立煌还发来电报说:“敌人不仅给予了致命的打击,而且对友军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 ”
正是因为魏立煌一直表现出与共产党走得太近,所以他很快就因为在战场上“失败”而受到蒋介石的惩罚。
也正是在这期间,蒋介石不再像以前那样重用他,转而以视欧美为借口,解除了魏立煌的军权,开始派另一个人接替魏立煌的位置。
的确,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与外界团结”的政策一直深深吸引着魏立煌。
他认为,面对国家的危险,一个有铁骨气的人是不能退缩的。 眼看中国的土地就要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不反抗就成了国奴,到时候还有心情搞内战吗?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差异,魏立煌与蒋介石的关系才被打开,他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 只是由于环境的原因,我没有申报。 此时,魏立煌已经“在曹英,心在汉”。
这样一来,这个堪称蒋介石“得力助手”的人物,就彻底成了共产党的友好势力。
后来,抗日战争胜利了,外部麻烦解决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胜利果实的竞争就愈演愈烈。
东北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战略要地,已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的甜蜜点。
为此,蒋介石在没有将领的情况下,再次给身在欧美的魏立煌打电报,命令他回国,率军帮助他实现控制东北的愿望。
蒋介石不知道的是,魏立煌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助共产党人。
不久,魏立煌从国外赶回来,到达东北,担任“剿东北”总司令。 在那之后,他集中兵力并控制了要点。 不管是各地守军的急迫,还是蒋介石给他发的电报要他派兵解围,魏立煌都视而不见,不肯出战。 因此江和江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不久,辽神之战打响了。
其中,锦州一战最为关键,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向其中注入了大量兵力。
然而,当战争处于关键时刻,蒋介石想要缓解锦州的困境时,魏立煌发挥了关键作用。
魏立煌以各种借口,不断拖延给廖耀祥的军团提供弹药和汽油,最后只给了他们七天的口粮,这已经拖慢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拒不出兵,对蒋介石的命令视而不见,拒不执行,坚守沈阳。
于是,东北野战军趁机一路北上,占领了锦州,解放了长春。
之后,**直接挥兵南下,向沈阳发起总攻。
但卫立煌却不为所动,甚至还丢岗逃窜。
沈阳就是这么简单就解放了。
最后,辽沈战役结束,共产党占领东北,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也标志着整个东北的彻底解放。 国民党只能撤退到南京。 随后,蒋介石指责魏立煌,下令:“东北土匪剿匪总司令魏立煌犹豫不决,战机失,丢镇,当即被撤职调查! ”
就这样,成功退休的魏立煌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并派间谍日夜监视他。
这时,蒋介石开始怀疑魏立煌是否已经向共产党“投降”。 否则,共产党的攻势怎么会如此顺利?
一向多疑又急于报仇的蒋介石,本来没想过要攻击魏立煌,但因为魏立煌在军队中的威望和地位,蒋介石不能轻举妄动,只能将他软禁起来。
此时,魏立煌已经成为我军宣布的国民党“战犯”之一。
蒋介石看到这个消息后,显然对魏立煌放松了警惕,逐渐放松了警惕,这也给了魏立煌更多的逃跑机会。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辞职,任命李宗仁为代理**,魏立煌获释。
趁着间谍监视松懈,魏立煌乘车到上海,然后乘船到香港隐居。
来到香港后,魏立煌得知自己被列入了“战犯”名单,那一刻他不仅没有紧张,反而兴奋地喊道:“我得救了! ”
原来,当时魏立煌虽然暂时逃到了香港,但还没有逃过间谍的包围圈,作风要谨慎,一旦成为共产党的“战犯”,他就脱离了危险。
只是魏立煌一直都松了一口气,远在合肥的老母亲和侄子们都脱离了危险,那么谁来保护他的家人呢?
想了想,魏立煌给**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他保护好自己的母亲、孩子和侄子,不要让他们受到敌对势力的影响。
那么朱先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反复犹豫呢? 原来,两人虽然私交不错,但若是动用公众的力量帮他,又怎能堵住百姓的嘴呢?
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做出了决定,让刘邓的军队在进军大别山后保护魏立煌的家人,并命令当地县**好好照顾他们。
在***看来,魏立煌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亲密的战友。 大家都看到了他过去对共产党的帮助,他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现在的帮助不算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魏立煌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
1955年3月15日,在有关组织的精心安排下,魏立煌夫妇再次踏上了大陆的这片土地,真正回到了家乡。
此后,魏立煌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0年1月17日,魏立煌病逝,享年63岁。
在魏立煌的身上,真实地体现了救国拼搏的男子气概,也体现了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 在他的一生中,可能有过错误,但我们绝不能抹杀他的贡献。
当我们真正把魏立煌一分为二地看时,我们会发现,他也有我们烈士的精神,一直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奋斗。 因此,他值得我们尊敬。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不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故事,当我们真正探索和揭开它们的奥秘时,我们必须以正确的历史眼光来判断它们。 在他们身上,找到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光泽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