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
从童年到成年,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你的伴侣或朋友,当你遇到一些事情时,他们都会鼓励你面对困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不那么想了,我开始明白,只有懂得闭关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困难,这就像养蛊一样,只有有足够的炮灰,才能竞争一两个成功的人。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得更快。
如果年轻人没有活力,都平滑了,都躺平了,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谈论发展吗?
国家说发展是硬道理,却没有告诉你,面对困难,不仅意味着你可以爬到千米的顶峰,而且你可能会掉入深渊。
任何时候,凡事都有机遇与风险并存,这是永恒的真理。
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有时候我忍不住想和身边的年轻人谈谈,尤其是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人。
谈谈什么时候应该迎接挑战,什么时候应该平稳下来,面对困难要退缩。
当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也就是在时间、地点、人力都好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官、经商、学问、心为天地、为民立人、为求学,为往圣人继续求学的志向。
反之。 当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言行,选择平滑棱角变得光滑,更多时候只是为了留下一个有用的身体而从困难中退缩。
这个时候,我还想做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业。
至少他会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才能而患上抑郁症,最坏的情况是,他会坠入深渊,摔得粉碎。
面对困难退缩,先保留有用的身体,这是大智慧。
因为只有先保留一个有用的身体,当环境变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本去实现你的人生抱负。
古人用一句成语来概括这个想法,那就是用智慧保护自己。
是的。 智慧和自我保护是儒家的思想。
每当我讲到自我保护的想法时,肯定会有很多人拿起来嘲笑它,骂儒家思想。
但这些骂人真的懂儒家吗?
有些人根本分不清区别,面对困难退缩是因为选择退缩的智慧,还是因为恐惧和怯懦。
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区分两者的方法是度。
儒家的撤退是一种明智的迂回策略,最终目标是以一家人治国、平天下,到了没有退路的程度,就不能再退了。
度是自己的心,是坚持真理的良心,不能做任何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
明智地保护自己。 受到保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脏。
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了,爬不起来,很可怜。 你是摆脱了边缘和角落并撤退了,还是迎接了挑战?
这是一个问问你自己的心的问题。
崇尚保护自我保护的儒家,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得到支持,他保护的是自己的心,如果不帮忙,那么他的心就过不去。
这是一件不能退却的事情,如果你不帮助它,就是因为恐惧和怯懦,才选择退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要我们的初衷不变,我们坚持真理的良知不变,棱角磨平,遇到困难退缩,就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