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一说起代号101的人,都说他是军神,发明了“三三制”、“一点两边”、“四快一慢”六大战术。 其实这些都是基层指挥员和战士们在长期战争中探索出来的,101的提炼和总结并不是他的发明。 事实上,在后期,他成为了我军战术发展的绊脚石。
60年代初,第100团第2连长郭兴福创造了一套全新的训练方法,将训练战术、工作作风、思想相结合,根据每个士兵的不同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把每个士兵都训练成一只小老虎。
这种训练方法后来被称为“郭兴福教法”,并很快开始在全军推广。 这也掀起了我军练武术的热潮,各种大型武术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可以说,这种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我军基层的战术水平,这一时期,我军的单兵作战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例如,在1962年对印的自卫反击中,庞国兴和另外三名落后的士兵自动组成战斗群,一举歼灭了印军的一个炮兵营。
郭兴福也成了军中的名人,受到上级的亲切接待。 但他万万想不到,他的悲剧会从这里开始。 “郭兴福教法”带给他的不是荣誉,而是一场灾难。
1966年,郭兴福被以“反突出”罪名逮捕。 很多人看到这种犯罪,可能会一头雾水,什么是“反突出罪”? 要强调什么?
这是 101 年在 1964 年提出的观点。 就是部队练兵开展得太突出,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影响,部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他说:“打仗主要靠政治,军事不是战斗力的根本因素。 如果出现政治混乱,敌人来了又跑回来了,军事技术再好也没用。 如果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矛盾,那么军事训练就应该让步。 我们的重点是政治。 ”
在101的要求下,部队根本不敢进行训练
101要求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比例应达到七比三。 不管部队是什么,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应该花在政治教育上,全训练部队的军事训练可以占40%,半训练部队的军事训练可以占20%。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心学军事技术的郭兴福成了反面榜样,被打上了“反突出”的罪名。 他被囚禁在牛棚里,遭受酷刑。
在40度的炎热夏天,他被命令嘴里叼着稻草在水泥地上爬行,边爬边磕头,说“我有罪”,不让稻草掉下来。 冬天要戴锡帽在街上游行,寒风凛冽,帽子冻在头上,撕不下来。
全军一个训练典范被101这样折磨,让大家的心都凉了。 部队里有一句流行的说法,就是“政治教育要多放,练兵剩下就算”,“多练总比少练好,少练总比不练好”。
部队的军事技能和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野营训练期间,出现了部队不能行军、扎营、戒备、做饭等问题。 在营地期间,部队两小时建不起营房,厨艺班两个小时做不了饭,营级以下干部不懂本级的战术。
更有甚者,101还打着“破洋教条”的名义,反对军队正规军训,焚烧军书,甚至销毁自己总结的规章制度、教材。 后来,军事院校大幅减少,整个军事院校和院校的三分之二被一下子裁减。
幸运的是,这一时期除了镇宝岛外,没有发生过重大战争
在101的反常行动下,军队的战斗力跌到了谷底。 好在这段时间没有发生大战,否则后果真的是难以想象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01年9月1971死亡,但影响是持久的。 虽然部队逐步恢复了军事训练,但出现了“想学的士兵没人教,想教的干部也教不了”的局面。 每个人都必须从头开始,重新开始。
直到1979年自卫反击战争,部队的战斗力才完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与1962年对印战争有很大的差距。 那些说101是军事奇才的人可以休息了,他几乎要把整个军队带到一个不归路,成为我军战斗力发展的绊脚石。
2月** 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