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谁容易上当? 骗子利用了我们的心理弱点吗? 在欺诈过程中,受害者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 今天,南宁反欺诈中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看看你是不是最“受宠”的人!
谁容易上当?
1.过度自信的人: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同,聪明人更容易遭受电信网络欺诈。 这样的人有着神秘的认知自信,不接受任何反诈骗宣传,甚至有些抵触情绪,自信地相信自己不会傻到被骗。 此外,有些人喜欢利用漏洞,喜欢在互联网上“捡羊毛”,以为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 这种人是诈骗的高危群体,几十种诈骗手段等着你们一个大意。
典型案例:贷款诈骗、订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交投诈骗、赌博诈骗、购物退款诈骗等。
2.不深入人世间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还在上学,或者刚刚走出社会,在复杂的社会中分不清真假。 有时,一个电话就能迫使他们哭泣,并尽一切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直到钱被转移。 对于这样的人,无论是亲戚、朋友、老师还是同学,都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反诈骗教育,让他们安心上学,安全进入社会。
典型案例:冒充公诉人、取消校园贷款、冒充熟人诈骗等。
3、缺乏辨别能力的人:他们大多是老年人,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但逐渐与互联网信息时代脱节,却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说,轻易相信其他说客,坚持投资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虚假投资, 投资、三维码投资、外币投资等),最后赔光了所有的钱。有些人坚持要买保健品,连孩子都劝不阻,最后花光了毕生积蓄。
典型案例:投资金融诈骗、保健品诈骗等。
骗子利用了我们的优势。
心理弱点? 1.贪婪。
据不完全统计,约70%的诈骗案件是利用人们的贪婪成功实施的。 给小利,骗取上钩,让小捉大,最后堵走。 更深入一点,就是加入一些“爱”的元素:在网上交好男女朋友后,逐渐骗他们去赌博和投资,最后骗走受害者所有的钱,甚至让受害者负债累累。 目前最常见的贷款诈骗都是一样的,自称是无抵押、低息、快贷,“贷方”会觉得天上掉馅饼,循序渐进地按照对方说的去做,最后......
2.恐惧。 诈骗分子利用人们的恐惧进行诈骗由来已久,冒充检察院的诈骗行为已经发展了20多年。 近日,还出现了一起取消贷款账户诈骗案,**通过恐吓受害人:如果不注销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影响未来贷款买房买车,最终诱骗受害人一步步转账。
3.轻率。
最直截了当的表达就是“粗心大意”,转账汇款不经过任何验证,汇款刚出账就来不及了。 QQ冒充熟人诈骗是一个典型案例,而“熟人”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领导、老师、孩子、朋友等。 这种骗人,**最怕你去核实,会不停地催促你,告诉你这件事情紧急,一定要马上去做,就等着你“轻率”了。
被骗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
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普通人总是可以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但是在遇到问题(**设置)之后,往往会把自己的头脑搞砸。 这就像你在参加考试时,突然遇到一个难题,下一个答案都搞砸了。 越是乱七八糟,越想分辨,越想打,越是落入**的圈套。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对话:
投资和金融诈骗。
受害者:为什么我不能在平台上取款?
*:亲爱的,你刚才搞错了,平台卡下单,你只需要再投资10万元,就可以提取全部本金和收益。
贷款诈骗。 受害人: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汇出了手续费,你怎么还不放钱?!
*:你的银行卡信用额度不够,你需要刷流量和信用,亲爱的。
垃圾邮件诈骗。 受害人:我刷了三个订单,怎么还没还钱?!
*:别担心,我们是专业的,你必须完成一个任务组才能全部退货,一个任务组有10个订单,如果你刷完了就不能退货,亲爱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并扪心自问,在经历了以上三个欺诈环节之后,谁能冷静下来? 焦虑的心态已经把头脑搞砸了,接下来就是表演的时间了。
*提示:无论骗局如何变化,我都不会转钱找零!
记住:不要轻信,不要转移,并验证更多。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