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美金教授发表了三篇文章,从剧情到演员演技再到导演的水平,都批评了电视剧《花儿》,引发争议,甚至李教授也遭到网络暴力,几天之内就失去了数十万粉丝。
不知道是李教授认真反思,还是屈服于网络压力,随后发文悼念王志,说“我以前鲁莽过”,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不知道她是真心害怕“冒着”被世界唾弃的风险,还是因为“失去”了数十万粉丝而焦躁不安?
经过几天的沉淀“,李教授再次发文,”理解自己评价《花》的三个问题,说自己没看过原著,对影视作品的鉴赏也只是初级水平,对王导的批评是“无知外行无所畏惧”, 最后说“认真反省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知识还是有限的,以后一定要慎重”。
这简直就是一面白旗,一个下属,实在颠覆了人们对李教授的认知。
要知道,王家卫改了原著,却是羊头上卖狗肉,跟他看不看过原著有多大关系?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确实需要培养,就像李教授不经过一番努力,就不会成为心理学家一样。 但正常的文学批评并不一定与鉴赏程度有关,每个观众都有权利说出自己的真实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批评属于画龙点睛,还是属于刮靴的利弊之差。 如果你看完之后没有任何印象和意见,那么你的欣赏真的太低了,或者作品无法引起共鸣。
至于“外行的无知也是无所畏惧的”,纯粹是自嘲,作为心理学家的你是只能教心理学学生还是只和心理学家交流? 还是说,一部文学作品只能由专家观看或评论?
俗话说,活着要学,李美金教授最后的发言值得称赞。 但李教授的三批《花》难道就没有优点吗? 当然,她所批评的在《花》中确实存在,但她没有指出重点,就是她没有用历史、人物、艺术、审美的观点来评判和欣赏作品,增强文学批评的说服力、魅力和生命力,强化其针灸和缺点、促浑浊的作用。
文学和艺术可以走多远,批评就走多远。 青铮板桥说得好:“挠靴子表扬利,骂入木也好。 批评之花作为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妙花,始终不败,以其“独立人格”和人文关怀,深刻而持久地影响、推动、引领文艺创作大步向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绝对公正的批评,只有接近客观的批评。 多元批评、多角度批评是客观公正评论的重要土壤。
文艺批评要以独立人格的精神为基础,敢于在艺术品质和水平上实事求是,敢于对各种不受欢迎的文艺作品、现象和思潮表态,敢于在重大是非问题上表明立场, 并站在独立的个人立场上。
从三批电视剧《花儿》到《承担荆请罪》,李教授是否失去了独立的批判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