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爆发了争夺德国地区统治权的冲突。
奥地利不容小觑,但普鲁士更强大,最终赢得了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北德意志结成了以普鲁士为核心的联盟。
虽然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当时没有加入北方联盟,但他们与普鲁士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分裂的德国正逐渐走向统一,这引起了两国的不安。
其中之一是奥地利。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不仅失去了在德意志联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被排除在德意志圈子之外。 最终,它不得不与匈牙利合并,形成奥匈帝国。
另一个国家是法国。
在1850年代,拿破仑三世以其出色的外交技巧打破了维也纳体系对法国的束缚。
然而,随着旧制度逐渐瓦解,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总理。
这位“铁血首相”以其深厚的外交技巧而闻名。
在普奥战争之前,为了保持法国的中立,俾斯麦向拿破仑三世提出了一个诱饵:如果法国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它将在战后获得卢森堡西岸和莱茵河的德国领土。
为什么这是一个陷阱?
因为在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的会晤中,虽然只表示他不反对法国扩大领土,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并不同意这一条件。
拿破仑三世误判了形势,错误地认为奥地利会赢,所以他承诺中立,允许奥地利开战。
但结果是,普鲁士不仅战胜了对手,而且坚决拒绝了法国吞并莱茵河地区的“无理要求”,这让法国丢了面子。
随后,俾斯麦采取进一步行动,大肆宣扬法国的领土野心,引起了巴伐利亚国王和南德意志各州的极大恐慌,并借此机会与南德意志联邦签订了攻防同盟条约。
拿破仑三世感到被愚弄了,大发雷霆,决心与其他列强联合起来威慑普鲁士。
然而,俾斯麦利用他的帮助取消了“黑海中立条款”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成功地拉拢了沙皇俄国,导致奥匈帝国背其背作战,无法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英国不希望看到法国崛起成为大国,坚持光荣的孤立政策,拒绝干预欧洲大陆的战争。
普法战争的漫画描绘了英国假装打盹,而实际上却在观察战争的潮流。
至于丹麦等国家,因为实力不够强,根本就没有出场的机会。
在很短的时间内,法国陷入了外交孤立,无处寻求支持。
我们了解到,拿破仑三世擅长内政和外交事务,但不擅长指挥战争。
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仅次于英国。
这支经过多次战斗训练的军队装备精良,优于**和奥地利。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力量。 拿破仑三世知道这一点,尽管法国自登基以来一直在欧洲立于不败之地。
在与沙皇俄国的激烈战斗中,法国只有与英国联手才能获胜。 在与奥地利的对抗中,法国也必须与撒丁王国携手合作。
没有盟友的支持,法国即使在墨西哥也难以取胜。
因此,尽管有一些误导,拿破仑三世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克制。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输不起。
然而,拿破仑三世有一个特点,他害怕他的妻子。
当时,法国皇后欧也妮最喜欢参与政治。
面对德意志在普鲁士即将统一,她甚至比拿破仑三世还要着急。 于是,她拉拢了一群大臣,经常在拿破仑三世耳边低语,不断灌输开战的想法。
与此同时,法国人民对普鲁士的崛起极为不满。
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否参战不再是拿破仑三世的个人决定。
普鲁士正在策划一场战争,法国也打算开战,双方都在积极准备。 此时,推动两国冲突的机会只剩下一次了。
不久之后,机会从天而降。
1868年,由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私生活被推翻,王位岌岌可危**。
为了寻找继任者,西班牙内阁委员会向欧洲各国王室发出了呼吁。
普鲁士借此机会推荐了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