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笔者还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住在“大院”里的同学拿到了几张电影票,带着我们几个从外地来没见过世界的同学来参加“军博会”。
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叫做“军事教育片”的电影。
其实,“军教片”在我军中早已出现,但直到1958年以后,“军教片”才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是“军教片”改变了过去僵化的说教形式,开始以故事片的形式拍摄。
属于这一类的电影有:《武陵桥突袭》《地雷战》《地道战》等等,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于历史”,讲述的故事真实,细节大多写实。
电影《突袭》剧照。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军事教育片《武陵桥突袭》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据说,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所有的战争场面都是在当年的战场上拍摄的,志愿军的士兵都是由当年参战部队著名的“万岁军”的官兵扮演的。
他们手中使用的**都是当年的“真人”,当然考虑到安全因素,不可能使用实弹,但如果换成实弹,杀伤力可想而知。
更有趣的是,因为不是专业演员,官兵们一说话就活泼起来,标准的“南方口音和北方语调”“品种”多种多样。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迄今为止很少见的特例,在上级的特别认可下,“万岁军”副司令员在电影中亲自扮演了志愿军“师长”的角色,一个高官怎么能演“演员”,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
由此可见,我军对这部电影的拍摄非常重视,那么《武陵桥突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突袭》剧照。
这战案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它意义重大,这次突袭的成功直接决定了第二战的胜负; 二是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和惊险。
1950年11月下旬,麦克阿瑟命令美韩联军在东西两条战线上进攻鸭绿江。 志愿军的对策是:引诱敌人进入纵深,利用大兵团的战术穿插,将眼前的敌人包围歼灭。
彭先生选择了第二次战役的方向作为西线进攻的重点,眼前的敌人是美国第1军、第9军和韩国第2军,指挥官是美国第8军司令沃克。
彭先生发现,沃克将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安排在左翼,韩国第2集团军安排在右翼,左翼的美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轻而易举地推进了敌人,右翼的韩军没有时间跟进, 全部落在大同江两岸。
这正是我志愿军进行大兵团穿插的绝佳机会。 彭先生很快做出决定:第38军和第42军将绕道而行,**在美军后面,在其他四个军正面进攻之前和之后包抄美军。
电影《突袭》剧照。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初将军随后赶赴前线,受彭先生的委托,指挥处于最前沿阵地的第38、42军。
当时的分工如下:第38军负责从德川突围,必须彻底歼灭那里的韩军第7师团,第42军负责从宁远突围。
第38军司令员梁兴初将军认为,要彻底歼灭南军,就必须切断他们的退路。 一下子,他找到了地图的重要部分。
这是德川南侧大同江上的武陵桥,一旦我们第38军发起进攻,韩军第7师肯定会从这里撤退,同时,如果美军前来增援,这座桥是最好的路线。
繁荣! 梁星初一拳砸在地图上:“炸了! ”
结果,第38军迅速组建了一支小分队,任务很明确:炸毁桥梁,封锁它。
由梁兴初司令员亲自任命,第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奎银出任支队长,虽称“小支队”,实则不小,38军直属侦察连、第113师侦察连共有323人。 工兵分队,翻译和信号部队。
张奎胤带着他的队伍出发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敌人的前沿阵地。
电影《突袭》剧照。
偷路,钻沟壑,躲避敌人! 张奎茵果断下达命令,小队迅速行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避开了敌人的警戒哨所。
但问题也来了,这样做比较安全,但是容易走错路,浪费时间,怎么办?
张奎寅决定走“光明正大”的道路。
结果,一支“韩国军”部队出现在山谷之间的主干道上,他们都被第38军班的指挥官和战士伪装起来。
比如韩军问:“哪个单位? ”
小队的翻译回答说:“一个旅”。
韩钧又问:“从**? ”
口译员回答说:“从前面”。
再问一遍:“去**? ”
翻译回答说:“到后面去”。
当遇到一小群敌人时,小队选择“先发制人”,先敌先发,然后立即抢路逃跑; 当遇到大量南朝鲜军队,或经过敌方重要防御区时,支队选择绕道而行。
抵抗美国的侵略,援助朝鲜**。
由于支队行进地区被敌人占领,山谷公路两旁的山上都有韩军驻扎,支队指挥员和战士可以清楚地听到韩军营地的声音。
就这样,支队一路直奔,“过山渡水”,能就绕行,绕不开就打,不就按时赶到武陵桥,代价是牺牲一个人。
天黑了,炸桥的预定时间到了,小队的指挥官和战士们就像从天而降的神兵一样,从山上冲向了桥,守桥的韩军猝不及防,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支队全歼了。
最终,团队在预定时间内成功炸毁了武陵大桥,完美完成了战略意图。
1958年,时任第38军侦察部部长的魏德才同志做了一件事:他把第38军侦察部的同志召集在一起,请他们总结战时侦察经验,为新同志的培训教育做准备。
时任班长的张奎银连忙交了“作业”,他记下了带队炸毁武陵桥的经历,魏德才立刻被其曲折的过程和惊心动魄的剧情所吸引。
魏德才不是不知道这场战斗,但张奎胤之前的战报很笼统,报道的重点就是“炸桥”成功的结果,但他没想到这个过程竟然如此“戏剧化”。
抵抗美国的侵略,援助朝鲜**。
魏德才很兴奋,于是萌生了以这段经历为素材,拍摄一部有故事的军教片的想法。
总参谋部很快向“万岁军”下达了命令:“这个主意很好,我们马上将八一工厂指派给你们部门讨论拍摄事宜,你们部门要积极配合。 ”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专业指导和拍摄下,影片在“万岁军”全军的配合下,迅速开拍。
由于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真实的战斗案例,为了争取真实性,八一厂的导演提出:“参加武陵桥突袭的老兵能不能参加演出? ”
他们都擅长战斗,但让他们表现得......好吧? 包括张奎胤在内的第38军有关领导认为此举不可行。
导演肯定地说:“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而且,我对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当时是什么,现在怎么样。 ”
第38军长勉强答应了,在开拍前,导演又提出了一个要求:“电影里有个师长这个角色,我觉得你们第38军派人来演比较合适。 ”
导演还加了条件:“这个人应该是带兵打仗的师长,而且要有气场,那种将军风度不是任何人都能发挥的。 ”
三十八军的领导这次犯了一个大错,最终还是第38军副司令员罗昆山硬生生地进入了剧组。
不出所料,这部“军教片”在全军上映后好评如潮。
抵抗美国的侵略,援助朝鲜**。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电影《武陵桥的突然袭击》,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向上级部门报案批准,将该片翻拍成可以向公众放映的剧情片《突然袭击》。
在翻拍过程中,电影《突袭》删去了大量军事术语和战术分析镜头,主要演员也被八一工厂的专业演员取代。
当年,这部电影在全国上映后,得到了全国全军的一致好评和衷心喜爱。
因为这部电影,演员张勇一举成名,在电影《突袭》中,他饰演了智慧与勇敢并存的侦察连连长方勇,方勇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时任“万岁军”侦察科副科长的张奎银同志。
最后,建议年长的朋友重温这部经典电影,也建议年轻的朋友抽空看一下这部电影。
什么是战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相信你会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