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相比,互联网经济曾经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出口,吸引了无数的企业家和资本。 然而,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众多互联网巨头业绩和利润下滑,而华尔街资本对中国互联网创业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纷纷撤出投资,导致互联网经济迅速降温。
中国互联网经济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从2000年左右的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等,到2010年BAT(、阿里巴巴、腾讯)的崛起,再到新兴的字节跳动、美团等,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华尔街资本的支持和推动。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这给了互联网公司无限的想象空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以尽快在美国上市为目标,然后通过高估值和高溢价,实现套现退出,为创始人和投资人创造巨额财富。 比如创始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上市套现了195亿,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在两三年内通过上市套现了近200亿。
当然,互联网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有成也有败,有些创业者在关键时刻没有及时退出,遇到市场变化和危机,导致企业倒闭,创始人负债累累,甚至身陷囹圄。 比如,虽然合租公寓品牌丹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上市,市值达到30亿美元,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最终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创始人**、房东和租户也陷入了困境。
互联网创业的背后,是华尔街资本的大力投资,在他们上市之前,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巨资,让企业补贴用户,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数据,他们希望上市,收回投资并获得回报,然而,这种模式在中国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在不断变化,很多互联网公司无法实现盈利,甚至无法上市,让华尔街资本陷入困境,只能无奈地撤退,互联网经济的创业红利期将消失,甚至那些已经成为巨头的互联网公司也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资本驱动型流、流量驱动用户、用户驱动平台的逻辑下,一旦资本缺失,流量就会减少,用户就会流失,平台就会崩溃,这证明美国的资本博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制造业、农业和各类生产是经济的基础,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利用资本快速形成垄断的模式在中国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