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深圳经济投资的滞后效应也会影响人们对经济增长的直观感知。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但输入通常不会立即转换为输出。 作为经济发展和经营业绩的先行指标,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的良好表现预示着未来经济的大规模产出,但尚未被人们感知到。
刘国红温,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后。
2023年,全球经济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中艰难前行,中国将克服重重困难推动经济复苏。 其中,深圳经济表现突出,GDP同比增长6%0%,在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表现良好。 然而,深圳每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所有企业和市民的强烈感受。 事实上,深圳经济增长的背后,存在着阶段性、结构性的深刻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是深圳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深圳GDP同比增速已降至8%以下,但原来高增长阶段形成的高增长预期仍具有惯性效应。 虽然深圳2023年GDP增速6%,高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但与此前8%以上甚至10%以上的高增速相比,已大幅回落。 因此,市场和社会微观主体的普遍感觉是,竞争趋于加剧,收入增长放缓,乐观预期和资产开始下降。 当然,人们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第二,深圳新型优质生产力的发展已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强劲的势头,但尚未惠及更广泛的行业和人民。 截至2023年底,深圳注册商业实体总数已达422家户户6万户,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新能源汽车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 0%。然而,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板块的爆发式增长,规模经济和产业带动效应仍在形成中,其快速增长尚未“扩散”到更广泛的产业板块。
第三,深圳经济投资的滞后效应也会影响人们对经济增长的直观感知。 2023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全社会投入研发 18805亿元,同比增长118%。我们常说,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但输入往往不会立即转化为输出。 因此,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的良好表现,作为经济发展和经营业绩的先行指标,预示着未来经济的大规模产出,但尚未被人们感知到。
深圳的风景。 (无人机航拍**) 新华社记者毛思谦摄。
在百年未有之巨变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既是值得称赞的,也是积蓄力量、争取主动权、赢得未来的必然之举。 要了解深圳经济发展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的特点,必须保持战略集中,增强发展信心,切实发扬敢闯新、敢于尝试、敢于抢先、沉浸于实业的特区精神, 推进科技更“硬”、市场更“优”、环境更适应新经济的新体制新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新的优质生产力,确保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经济周期和各种发展陷阱,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社会民生,给人民群众更大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令人欣慰的是,《2024年深圳市工作报告》战略性、有针对性地部署了深化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优质生产力新、融入全国统一市场等领域的年度重点工作。 40年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奇迹,相信深圳未来将带给我们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跃进的更大奇迹。
本文发表于深圳特区日报2024年2月6日a07
《南方财经》作者:陈思琪,设计: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