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汽车行业将变得越来越动荡,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如今在某职场平台上,飞帆智能驾驶事业部全体员工被解雇的消息传出,让人觉得这一年是悲哀的。
而领导飞凡智能驾驶团队的飞帆首席产品官皮亚胡,如今也被曝出已经离开,飞帆的智能驾驶可以说是近乎酷炫。
之所以如此大刀阔斧地斩杀智家团队,是因为虽然飞凡现在已经撑不下去了,但形势并不乐观。
到2023年底,飞凡R7的价格将从27个降低90,000个99 降至 1899台,但只售出了3099台,非常惨淡。
兄弟品牌智基也在探索20-25万元的市场,LS6自行车月销量突破1万辆。 整个智基品牌排在最后,年销量总计38253台,同比增长665%,现在成绩至少可以挤进“理想榜单”。
因此,上汽放弃飞帆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全面改用Momenta降本增效是很自然的。
飞凡曾经成为上汽集团旗下的第一大新能源品牌,或者说是上汽集团引领的“先锋”,被寄予厚望,年销量突破10万辆,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因为飞凡的血脉,注定了爷爷不疼,奶奶不爱。
飞凡汽车诞生于荣威。
当初,上汽集团费了很大的力气从英国买回了罗孚的技术,也就是路虎名下的罗孚,但没能买下商标。
上汽集团不愿意,所以只能模仿荣威。
荣威大家都知道,飞机的上修和桌子的下修,荣威MG都修不出来。
从罗孚购买的技术本来是老式的,上汽集团当时还不具备成熟的本土化研发实力。
这来来去去,荣威的质量控制直接在现场**。
后来,荣威为了趁新能源的热度,剥离了新能源业务,取了一个字母“R”,试图摆脱这个恶名。
2020年,R车在广州车展上亮相时,也把自己的R-Aura概念车放在了小鹏展台旁边。
人家看,英文车logo,高端外车,新能源,大好!
R车也因此获得了一波**度和**的好评。
但当 R 推出其首款量产车 ER6 时,每个人都发现它是荣威 EI6 的直接替代品。 别说你是汽油转电,之前EI6有过一次惊人的故障无法正常运转发动机。。。
后续第二款车型Marvel R的名字更是逆天而行,干脆在荣威Marvel X上改成了字母后缀,并没有安装。 在那之后,R车和荣威的切割以失败告终。
估计受不了这么多烂活,上汽集团高层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干脆联手阿里巴巴、张江高科,打造全新的“智基”品牌,再冲击高端。
在志己山前,R车上去的可能已经封印,只能填补知己的空缺,改名为飞凡汽车,以20-30万元的价格布局。
本来,在差异化竞争下,飞凡也能在20-30万元区间站稳脚跟,智己井水没有违规河水,但各品牌独立经营的政策,让两个品牌最终面临同室打架的局面。
志己一开始被定位为“驾驶旗舰”,一开始问世的L7一度触及40万门槛,并表示自己是威廉姆斯F1车队的高手,要标杆BBA。
当时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但可能是智己的互联网基因起了作用,他们当即选择了走下去。
通常,同级别的SUV比轿车贵,但智基却一反常态,推出了2898-45.980,000 LS7 将使起价降至 300,000 以下。
280,000,长5049mm,轴距3060mm的中大型SUV,脱离了原有的频谱。
但另一方面,比智基LS7小一号的飞凡R7,仍然售价2799-38.990,000 美元。
两者差别不大**,飞凡R7的辅助影像功能较少,中控屏也较小,而且缺少外置放电等配置,直接被智己压垮了。
更不用说同价位的Model Y、小鹏G6和蔚来ES6等经过市场验证的竞争对手了。
后来,飞凡R7在达到24款时才降下了**,错过了推广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曾经被飞帆大肆宣传的自主研发的PP-CEM也被迫在成本上妥协。
这就是上汽当初注定要押注的。
因为国际化战略,飞帆自主研发的PP-CEM选择了美国Luminar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路线,采埃孚的4D成像雷达,海拉的77GHz角雷达,并使用了两颗Orin-X芯片进行构建。
主要堆配置,多重冗余,适应中欧许多地方的法规。
另一方面,智基扎根于国产**链,智能驾驶的动量解决方案,激光雷达也是国产速腾巨创,便宜又大。
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随着智能驾驶训练的深入,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无法支撑的内耗。
因此,当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仗打响,上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需要着力于国内投资时,价格较贵的飞凡PP-CEM肯定会被抛弃。
在营销方面,飞凡也不如智己。
虽然智己CEO刘涛经常有很多搞砸营销,但指着特斯拉算什么剑,在车里包饺子煮火锅,超速超速,线上变道,单枪匹马拉低了上汽集团的整体形象。
但毕竟黑色和红色也是红色的,大家都记得有这么一家叫知己的车企。
甚至在特斯拉推出“反天空”半辐方向盘之后,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记忆点。
相比之下,费凡唯一的**就惨多了。
飞凡一直在推广消费者感知不透的“座舱”,或者是实战经验不足的冉冉升起的飞行员。
但最破圈的是22年的成都车展维权事件,处理ER6留下的烂摊子,公关没有起到作用。
一边是知己的黑红也是红的,另一边是飞帆的沉默被无视,现在知姬和飞凡的内心斗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去年8月,领导飞帆PP-CEM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金洁宇的离职,预示着飞帆战略收缩的开始。 今年1月11日,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吴冰将卸任飞帆CEO。 而现在大裁员,接替金洁宇的皮亚胡也离开了上汽集团。
飞凡汽车高管的这一系列变动,再加上飞凡R7的运营降价9万元,只能说飞凡已经完全让位给智己了......
作为上汽集团第一个拥抱新能源的品牌,飞凡一大早就起床,匆匆忙忙地赶了晚盘,现在手里唯一能打出的牌就是换电。
但飞凡连自己的智能驾驶都砍了,重资产的换电能走多远?
如果要我说,既然上汽选择了智能驾驶第一梯队Momenta作为“灵魂”,飞凡不妨慢慢改变Momenta方案,然后吃掉荣威的家用车市场,专注于低端智能驾驶。
毕竟20万以下能够做好智能驾驶的车型屈指可数,飞凡凭借其颜值和下沉后的智能驾驶,还是能有一点机会的。
看看隔壁破产的魏玛,高河陷入商业危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消除“收缩圈”。 如果飞凡不狠,可能只剩下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