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初中同学的聚会。
虽然我们都是70后出生的,但聚会上有些人已经当上了爷爷奶奶,有的同学的孩子才五六岁。 我大多数同学的孩子已经在上高中或大学了。
在谈论生育的话题时,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似乎都相当有道理。
经过深思熟虑,我发现生孩子的决定牵涉到年轻人对婚姻和育儿的看法,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年轻夫妇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这些因素是紧密相连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坚持丁克(无子女)的生活方式,认为孩子可以成为负担,拥有美好的个人生活更重要。
小莹是同学,20岁就结婚了,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家里的女儿也结婚了。
40多岁当了奶奶后,小莹用痛苦和喜悦交织在一起来总结自己的一生。
痛苦在于,她小时候不够懂事,被父母包办结婚,结婚后才意识到家里穷,甚至需要借钱买奶粉。 直到孩子上学,小莹才开始外出打工,家庭收入逐渐增加。 然而,她在工作的同时无法跟上对孩子教育的关注。
小莹外出打工时,孩子只能由公公婆照顾,形成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共同生活模式。
现在,小莹虽然当了奶奶,但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她需要养活女儿的孩子,甚至要为此花很多钱。 毕竟,女儿和女婿的收入不稳定,还处于创业的早期阶段。
与此同时,小莹的同学老张羡慕她的生活。
老张感慨道:“你看我,我都快五十岁了,孩子才六岁。 前段时间,我正在考虑生第二个孩子。 但是,我的家人反对,因为如果我再生一个孩子,那就意味着我七十岁还在上学,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忽然让人想起了《蜀二和尚》的寓言。
蜀国有两个和尚,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
富僧准备去南海,却不敢出发,生怕途中出事,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相反,可怜的和尚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一说要去,就带着瓶子和碗开始了旅行。 他很快到达了南海,回到蜀国,向富僧讲述了沿途的美景。
富僧听了这话,心里很是惭愧。
文章提到:“世上做事难吗? 如果你这样做,对于那些困难的人来说,这将是容易的; 如果你不这样做,这很容易,也很难。 ”
由此可见,事物的难度不仅在于事物本身,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感知。
人类天生怕苦,不甘吃苦,但现实情况迫使我们努力。
是早生孩子吗? 还是想以后生孩子? 其实这是一个痛苦的时间选择,也牵扯到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
观察家庭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早产和晚产带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育儿:早年生孩子的家庭通常能够从家人那里获得帮助。 在这些家庭中,祖父母和祖父母都渴望帮助照顾孩子。
由于年轻夫妇早婚生子,这个时候,“宝贝就是老大”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此刻,全家人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没有人感到高兴和心疼。
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父母的帮助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他们已经年纪大了。 如果父母身体不好,年轻夫妇就会感受到“老少”的双重压力,经常在孩子和老人之间奔波。
其次,关于经济:有早年孩子的家庭在孩子出生时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 当然,如果有老一辈的财政支持,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幸运的是,年轻夫妇在二十多岁时就有了孩子,到了三十岁,他们可以考虑创业或找工作,并期待幸福的未来。
相比之下,有孩子的家庭,晚生孩子,可能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在三十五岁之后有了孩子,一旦失去工作,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更加困难。
拥有自由财富的家庭很少见,生多个孩子可能会打乱原本的财务平衡,迫使夫妻再次挣扎,原定的“轻松生活”很可能破灭。
第三,关于婚姻:很多年轻夫妻可能误以为生孩子会让婚姻更牢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即使是有几个孩子的家庭也可能面临离婚的危机,而孩子并不能保证婚姻的长期。
此外,有些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孩子而忍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牺牲自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晚生孩子的夫妻可能更成熟,婚姻更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反而增加了“中年孩子”的幸福感。
最后,关于养老金:考虑到在六十岁时,孩子可能还在十几岁,夫妻可能会面临同时供养和抚养孩子的压力。 依靠孩子帮助退休的愿望可能很难实现。
相比之下,当一对夫妇在 60 岁左右成为祖父母时,供养老人的负担会容易得多。 虽然还需要照顾孙子孙女,但这与其说是全权委托的负担,不如说是一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