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红军过了泸定桥,这怎么可能? ”
蒋介石知道红军已经攻克困难,夺取了攻打泸定桥的战略要地,心中一懵逼,骂道:“娘西皮,刘子谦(刘文辉饰演的子谦),这个里里外外吃的吕子靖(三国的吕肃),毁了我的大事,罪人,罪人,.......””
老蒋已经调调了两个旅协助川军在对岸拦截红军; 而且,他还命令刘文辉不惜一切代价炸毁红军渡河的唯一途径泸定桥。
据情报显示,刘文辉已经拆除了泸定桥上一半的桥板,并在桥下埋设了炸药。
得知这个消息后,蒋介石非常得意,红军成了“石大开的第二”,没有悬念,大功即将完成,他已经打算在南京举办庆祝晚会,喝胜利酒。
然而,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蒋介石的梦想,这让他怎能不生气。
他不明白刘文辉为什么不炸毁泸定桥。
同样感到有些疑惑的还有红四团团长王开祥和政委杨成武。
5月29日拂晓时分,王开翔、杨成武冒着大雨,率兵到达距泸定桥十里外的上田坝。
这时,一支红军已经到达了泸定桥的西桥头堡。
他们的反馈是,泸定桥的桥面已经拆除了一半,桥上的铁缆没有移动。
两位红军将领心存疑惑:刘文辉本来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炸桥的,为什么最后没有这么做?
1935年5月19日,蒋介石驾驶飞机在西昌上空盘旋,观察军情。
他以为红军将来肯定会去那里,于是命令西边军司令刘元璋去灭西昌。
但出人意料的是,红军并没有攻占西昌,而是绕道北上。
蒋介石还下令,四川全境立即实行设防城墙、清荒政策,部队停止作战,转而修建大型防御工事包围红军。
这一招果然奏效,红军一筹莫展,只好于5月24日晚进军大渡河渡口安顺昌,打算渡过大渡河。
蒋介石大喜过望,因为70多年前,太平军将领石大恺在大渡河遭遇大灾,被清军阻拦。
于是,他来到了云南五华山,住进了山上的别墅里,展开了一幅军事地图,在这里制定了《大渡河作战计划》。
此外,他还拿着一本《永安温续》反复阅读,讲的是石大恺数万匹马在大渡河中灭亡的过程。
他可能也有些疑惑,**是一个深谙过去和现在的人,为什么还要重蹈石达凯的覆辙? 我一时不相信。
直到最后确认红军大半已经到达安顺战场,蒋介石才哈哈大笑起来,心想:等等,润之,我给你做第二个石大开。
但几天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红军攻占了泸定桥,数万匹马平安通过,他的一厢情愿落空了。
作为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四川军阀刘翔为何没有在最后时刻出手重拳,成为历史之谜,不仅让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人感到困惑,也让无数历史学家摸不着头脑。
他不执行蒋介石炸桥的命令,是出于什么考虑?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当时的军阀主义情况入手。
袁世凯未能称帝后,气得被杀。
老袁是北洋军阀的首领,他的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北洋军阀谁也控制不了局面,谁也谁会服从谁,都有霸权野心。
从那时起,中国陷入了军阀分裂的泥潭,开始了无休止的混战。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时,安徽和直属军阀成为历史,但冯军阀控制的东北地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事实上已经宣布独立,中国仍处于名单的中间。
1928年6月4日,黄谷屯车站传来一声巨响,张大帅的生命被呜咽,冯大帅与日本人的密切合作就此终止。
1928年12月29日,爱国大将张学良顶住内外压力,坚决终止独立,回到东北的中国。
至此,中国统一了,但只是形式上的,军阀分裂的局面依然存在。
红军长征时,新疆、山西、贵州、云南、凉湖、两广、山东都在军阀的控制之下。
这些军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资历不比蒋介石差,不服从老蒋。
无论是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还是唐圣志、龙云、鲁汉、王家烈,他们都比蒋介石更早参加革命。
因此,他们不承认蒋介石,虽然表面上向蒋介石投降,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表面上,他们对江总司令和江**恭敬,但在幕后,他们仍然玩弄自己的算计,个人利益至上。
我们党将领对组织的忠诚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军阀与蒋介石的关系是利益的维护。
一旦面临抉择,个人利益肯定会凌驾于所谓“党国”的利益之上,如果有好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在背后捅蒋介石一刀。
军阀们的态度是,只要红军不要在自己的领土上停留太久,他们什么都可以说,他们不会派重兵与红军硬仗。
红军长征中,军阀有意无意地向我军放水,时有发生,并不少见。
首先,他们认为湘江战役后,蒋介石有能力消灭红军,但他故意不这样做,而是让红军向西南进发,从而打着“镇压共产党”的旗号削弱地方军阀。
许多年后,江卫国曾直言不讳地说:“与其说我们没有成功突破包围圈,不如说是我们放水了。 (央媒:红军长征成功是因为蒋介石故意“放水”吗? “人物**”客户 2016-10-20)。
众所周知,军阀有自己独立的王国,不能倒水。
但是,一旦有了“剿匪”的借口,**军队就可以到他们的地盘上去打,渗透。
不仅如此,在“围剿”中,地方军阀和红军可以打得两败俱伤,无论谁赢谁输,**军都乐于看到,这叫“刀杀人”。
当然,这是蒋卫国片面的说法,事实并不像他说的那样,蒋介石自然是想灭掉红军,但他没有动手。
因为国民党不得人心,红军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士兵们团结一致。
此外,军阀和蒋介石有着不同的梦想,他们有自己的鬼魂,他们在阻挡红军时暧昧的态度也是红军成功到达陕北的原因之一。
当红军出发长征时,广东军阀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为红军提供一条路线。
湖南军阀在与红军作战时,并没有使出浑身解数,消极和破坏是常态。
桂军阀对红军的态度非常聪明,就是“送走追击,敲门封锁”,具体来说就是不攻击红军的先头部队,也不攻击红军主力,而只是象征性地攻击红军的后卫。
贵州军阀王家烈对红军的态度比较有意思,他选择回避,尽量避免与红军接触。
云南军阀龙云更是明目张胆,在发现红军只是过境的一张底牌后,干脆下达了不与红军发生冲突的命令,谁不服从命令,谁就要受到惩罚。
川军对红军的态度也没有明显区别,是“视而不见”。
四川军阀刘文辉不是将军,或者说,他面临的局势更加微妙。
刘文辉1895年生于四川大邑,毕业于保定陆军军校。
我们知道,蒋介石也是从这所军校毕业的,两人算是校友。
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从营长做起,一步步成长,成为四川军务主管。
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刘文辉积极支持,所以当老蒋成为第一任领导人时,他也顺势而为,被任命为川康边防总司令和四川省主席。
即便如此,刘文辉也与蒋介石分开了,他只利用他,不忠。
不,1930年,当冯玉祥、阎锡山攻打蒋介石,发动中原战争时,刘文辉瞬间与蒋介石翻脸。
他与李宗仁、白崇禧一起加入反蒋联盟,为冯延呐喊。
老江生气了,你吃我喝我,你背着我?
结果,老江暗中支持刘文辉的叔叔刘翔,并于1932年击败了他。
对此,刘翔很清楚,更何况对老江的仇恨。
1932年被刘翔打败后,刘文辉率部撤退到西康。
1935年,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党西康省委委员长、西康省委筹备委员会主席,这被视为对他法律地位的承认。
但西康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资源贫乏,极其荒凉,而四川这个富饶之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刘文辉心里不是滋味,对蒋介石肯定是不满意的。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刘文辉心中一直很佩服共产党,1940年前后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1942年甚至成立了秘密广播电台,与延安直接接触。
也就是说,刘文辉并不想让红军全军覆没。
如果大桥被炸毁,红军被堵在大渡河这一边,按照红军顽强的作风,全军是不可能被歼灭的,这会给刘文辉增添无穷无尽的麻烦,会让西康坐立不安,这是刘文辉最不愿意看到的。
换言之,红军渡河符合刘文辉的最大利益。
但是,刘文辉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却不能明目张胆地违抗,只好象征性地反抗和敷衍了事。
1935年5月,刘文辉接到老江的命令后,派一个大队拆除泸定桥上的木板,并在桥下预先埋设炸药。
然而,当红军突击队来到桥上时,驻扎在四川的部队并没有接到引进第一种药物的命令。
最终,红军飞攻泸定桥,大军顺利渡过大渡河。
刘文辉没有炸毁泸定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
西康十分落后,资源匮乏,泸定桥是四川通往世界的唯一通道,是获取资源、发展经济的命脉。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建造这样的桥梁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耗时较长。
再说了,泸定桥是一处历史遗迹,建于康熙年间,如果泸定桥没了,他不仅要承担毁碑的罪过,还要承担重建泸定桥的费用和损失。
也就是说,如果桥不被炸毁,红军都可以顺利渡河,离开刘文辉的势力范围,刘文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旦大桥被炸毁,红军就有可能留在他的地盘上,刘文辉再也不会有平安的日子,还要再被后人骂一顿,修桥还要承担巨额费用,川康的经济也会大为倒退。
到底什么样的选择才划算,恐怕连小学生都知道,刘文辉更清楚。
当然,勇敢的红军绝不是太平军,智者也绝不是石大恺相提并论的; 即使刘文辉炸毁泸定桥,红军仍能另辟蹊径,在绝境中生存,发展壮大,不会影响中国革命的最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