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原已经动乱,内外纷扰之下,清廷的统治早已岌岌可危,就像一棵从根部腐烂的大树,枯萎已成定局。
这时,很多有识之士不愿意接受既定的结局,纷纷奔跑呐喊,想要改变法律,努力变强。
光绪帝也被这些呐喊惊醒了,他要亲政,要用有识之士拯救清朝,一场轰轰烈烈的吴绪改革拉开了帷幕。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变化只持续了100天就戛然而止,而这个变化终究变成了一个不可持续的梦。
亲手粉碎这个梦想的人,正是慈禧太后,她不甘心失去权力,为了牢牢掌握自己手中的权力,宁愿带着清朝陪葬。
改革失败后,光绪也成了笼中鸟,他明白,折断的翅膀只能等到慈禧太后死后,才能恢复九天的翱翔能力。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走在了慈禧的前面,是他梦寐以求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清朝,却从未真正拥有过。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一声呜咽,给清朝留下的不仅是百姓的心,还有年仅三岁的新皇帝溥仪。
慈禧的死虽然不算突然,但当时也让很多人心急如焚,因为按照慈禧生前的要求,她的陵墓应该富丽堂皇,应该有足够的陪葬品。
准备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让死去的慈禧“满意”,埋葬的时间只能一再推迟。
以至于慈禧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入土,而慈禧从葬礼出来的时候,抬棺材的人发现棺材里不断滴血。
这件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李莲英临死前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为了给死者找个地方,人们很少把死者的亲人留在外面。
但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她觉得自己生前享受过世间的奢侈,既然如此,她就不能在异地失去自己的价值。
于是,早在她去世之前,她就开始解释善后事宜,并一再强调葬礼要豪华,陪葬品要珍贵,只有这样,她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可惜此时她的陵墓还没有完全建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直接埋葬了慈禧,然后就可以建好了,就像秦始皇一样,葬在秦始皇陵的时候,陵还没有完全建成, 而秦二登基后,建设工程仍在继续。
可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和尚跳了出来,他捏了捏手指,对众人说,他晚上看完天后,现在不是埋葬慈禧太后的好时机,下一个吉日是一年后,只有到时候慈禧太后才会下葬慈禧太后,以保佑清朝。
这样荒谬的话,让人听了都笑了,但清朝的**却信了,于是一边催促陵墓的修建,一边将慈禧放在金丝南木做的棺材里存放。
那是一年。
1909年11月5日,慈禧的灵柩被抬出宫外,送往清东陵安葬。
只不过,棺材被抬出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棺材在滴血。
按照时间的计算,已经死了一年的慈禧自然是流血不出来的,那么滴血又是怎么回事?
作为最后一个为慈禧送行的人,李莲英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很长一段时间,李莲英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她去世才把事情说出来。
慈禧的棺材还没抬出来,李莲英就知道,既然当时没有冷棺,慈禧太后的尸体自然会腐烂,就连封得严严实实的金丝南木,也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为了掩盖这种气味,李连英想到了香味持久的香料,于是他命人打开棺材,将各种香料撒在里面。
说完,李连英就吩咐人把棺材外的布料一起上香,在他看来,从皇宫走到清东陵,不管走多久,沿途的人都只会闻到香味。
做完这一切后,送葬队伍从皇宫出发,直奔清东陵,但慈禧的棺材太重了,根本走不快。
尤其是在路上发生血滴的奇怪事件后,送葬队伍犹豫不决,生怕惹出麻烦。
这个时候,李莲英也暗暗敲了敲心里的鼓,毕竟他放香料进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为了第一件事,李莲英决定私下打开棺材。
那天晚上,李莲英叫来了几个胆大包天的太监,推开了慈禧的棺材,映入她眼帘的是一大群流血的老鼠。
显然,从棺材上滴下来的血是属于这些老鼠的,那么这些老鼠是怎么进入棺材的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慈禧太后的棺材在宫里停放了一年,而这一年,棺材早就成了老鼠的家。
李莲英把香料放进棺材后,原本被吓跑的老鼠们又被香味吸引住了,然后趁人不注意,又成群结队地进入了棺材。
棺材关上后,李连英在棺材外面裹了一块很厚的布,使得棺材里没有空气,老鼠们最终因为缺乏空气而流血而死。
金丝楠木的棺材虽然密封严密,但聚集在一起的鼠血却能沿着棺材的边缘逐渐渗出,进而形成从棺材中滴血的现象。
可以看出,这一事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幽灵,而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李莲英明白是怎么回事,连忙吩咐人把死老鼠清理干净,再关上,从那以后就没有血流过,慈禧可以葬在清东陵。
只不过,当时谁也想不到,几年后,孙殿英为了筹集军费,用火药炸毁了清东陵,洗劫了慈禧陵,无数财宝流入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