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村位于林州市东南角,武隆镇东北14公里处。 马兰村四面环山,东北与鹤壁市盘石水库接壤,西南与念上村接壤,辖马兰、雅源两个自然村,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900亩,村民9个,户442户,1725人。
明朝万历年间,东尧镇红河村王姓一户,鹤壁市檀峪村孙姓一户迁入该村。 马兰村原名兰马村,村名的由来与一个历史事件有关,据《重建林县志》记载,明崇镇十三年(公元1640年),饥荒遍地,人困马少,齐县贼苏孙率领一万多兵从县城出发, 通过黄东乡大全庄入侵马兰村。临县县长白宝仪任命彝族人李坤为总司令,在临县调集兵民一万余兵,亲自率领500多骑兵前往马兰村一带迎击土匪。 苏阳阳的部队行军到马兰村西边的老野定山腰时,突然遭到李昆达的部队的袭击。 经过几次攻击,他们被临县居高临下的当地守军用石块击退。 经过三十多场战斗,苏太阳的兵马全部被赶出了林县的地盘。 为了纪念盗贼们的成功,村民们将这个村子命名为“停马”村。 后来村民们觉得村名低俗**,就把这两个字颠倒过来,改名为马兰村。
1927年,王莫牛出生在马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当时年迈的父母怕这小小的单苗不好养,就把门前的石磨拜为“干妈”,给女孩起了个名字叫“牛”。
1946年,在与地主和反封建主义作斗争时,王莫牛站在了一切的最前沿。 1947年,田地分成个人,他和村里其他干部成立互助小组,帮助前线士兵在家收粮,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榜样。 1952年,25岁的王扉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临县六区加入少年社时,被群众推介为少年社会会长; 1956年,老年学会成立时,被群众推选为老年学会会长; 1958年泽夏人民公社成立时,当选为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同年参与建建了药子街水库。
1960年春节过后,还在人民公社食堂的34岁的王莫牛响应临县委、县**关于“整顿临县江山”的伟大号召,积极赴临县北部参加红旗运河建设。 当时国家经济正处于十分困难时期,每人每天一斤粗细粮,其余生生都吃不上一两种野菜(即桃叶、杨叶、多刺芥菜等),包个野菜袋,能填饱肚子就满足了。
全公社按大队编组,一个旅为一个连,东山片为一个营(一个连约150-200人),王莫牛担任马兰旅建筑连长,率领大队成员从临县东南端的山巢出发, 行进了近百公里,到达了漳河岸边,在太行山的悬崖上架起了战场。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大目标:那就是打好“把水带进林里”的仗,才能彻底改变“缺水如油”的面貌。
1960年正月十五,王莫牛和马兰民兵连驱车进入临县仁村公社桑格庄大队的工地钻孔。 从1957年到1962年,他多次带队到桑格庄,与群众一起蹲、吃、住、工作,群众基础比较好。
由于居住困难,王莫纽连队被分配到桑格庄大队西山的悬崖下居住,每天用被子当床,为了保证早日完成修建红旗渠的任务,他们白天开山挖渠, 晚上加班。由于他们超凡的速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用了20天就提前半个月完成了任务,马兰莲“引进林中”施工现场打响了第一枪,红旗运河司令部对马兰莲的施工质量和速度给予了极大的赞赏。 特别是领导王莫纽的带头精神,先练自己,先吃苦后吃,农民工一举夺得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冠军,成为首次获得领导表彰的人物之一。
随后,红旗渠指挥部派出王莫纽连队到山西省平顺县石城公社王家庄大队以东修建航道。 这里的悬崖如刀劈斧头,往上看都看不见悬崖顶,汹涌澎湃的漳河汹涌往下,波涛汹涌。红旗运河的主干渠必须穿插在半山腰上。
马兰莲的农民工住所被安排在几个新建的猪圈里,棚子很低,不能站、躺和伸展腿,因为围栏外面面积小,人员一个接一个,一个猪圈可以容纳十几个人。
当时,王莫牛年轻气盛,去总部接任务时,不怕困难,毅然让领导把最难的任务交给他们公司。 领导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王扉挟担任营长,负责泽夏公社七玉、念上、马兰三个旅的作战点,并将“虎口”运河线最危险、最困难的一段划拨到东山营地。
回去的路上,王莫牛带领着他们营的两名技师第一次爬到了虎口,他们手里捧着石缝,像壁虎一样一步步爬上了山顶。 虎口确实难危,上部40米高的半段山,一直延伸到漳河上空,下半段是50米刀状的悬崖峭壁,中山只有07米宽,人们走在山顶上,一步一步地从石缝中向前爬。 爬到山顶后,三人坐下来讨论如何分配任务。 王莫纽说:“虎口103米危险工程由我们团队承担,剩下的300米由你们两个承担。 “七宇大队和磨大队是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想和王莫牛竞争这个项目,但王莫牛拒绝了。
第二天拂晓,农民工们跟着王莫牛来到了工地。 马兰大队的农民工一看是虎嘴,有的说:“要是掉下来,就掉进肉饼里。 这时,王扉挞说:“革命一定不怕死,老虎虽危险,但再危险也死了,人还活着,只要有勇气,就敢撬开虎口,竖起红旗渠。 农民工说:“! 这里是龙潭虎穴,只要你带头,我们就敢上去。 ”
按照临贤司令部的设计要求,很难从悬崖顶上一块一块地啃下来,既费力又耽误。 从“虎口”悬崖上修建红旗运河,需要开凿一条宽8米、高9米的通道,然后在上面修建运河。 项目开始后,王莫纽和农民工一样,在腰间系了一根绳子,手里拿着一把大锤,就上了悬崖。 不过,老虎的嘴巴是用花岗岩做的,石头特别坚硬。 农民工们奋斗了很久,钢钻一个接一个地断了,才碰到一个核桃大小的小坑。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王莫牛眼里看到了,心里急切,希望进度快点。 他先是爬上崎岖的山路,在勘察岩层时,发现有约1米厚的悬崖层,呈紫红色,石头柔软。 王扉挞立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召开骨干会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该从这里做起,炸药要硬而不软,要先挖软层才能装炸药,“虎口”才能炸开, 红旗运河应该被打开。
他亲自带领农民工,每个人都系着安全绳,悬浮在悬崖上工作。 因为没有地方站立,锤子要骑在铁凿子的身上,危险性很大,而且不能按要求建造。 王莫牛悄悄地对农民工们说,我们躲在总部,万一有什么意外,大家一定要小心。 白天工作了一天后,晚上带着工作在石崖下加班,暗中工作,炮洞被打到6米深后,他看到了希望,告诉了红旗运河司令部。 随后,总司令部也知道了马兰大队的王莫牛的大胆想法,本着“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人人都怕的悬崖上,发扬了“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死”的雄心壮志, 共打7个炮孔,纵深9米,宽5米,高5米,一次共装炸药、盐等填料2个50,000公斤。
这春炮的雷鸣声震撼了人们的心。 但当农民工走近虎口时,却看到山风吹动了活石,呼啦啦,直直落入漳河。 王墨鱼上前说:“我下去! 话音刚落,宋景山、王元索等众多年轻人也站了起来,几人拉着绳子争吵起来。 最后,王莫纽说:“你不能下去,因为我们对下一个品牌没有经验,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 他们俩,一个没孩子,一个没结婚,我已经是过去的人了,我是党员干部,有孩子,所以只有我一个人。 ”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绳子系在腰上,然后一脚踢向悬崖,然后从悬崖上晃了下来。 他用撬棍撬开老虎嘴里的活石,滚石的声音嗖嗖嗖地搅动着漳河中的一道高高的水柱。
1960年3月的一天,王莫牛正领着人们去工地。 在距离工地500米远的地方,他抬头一看,看到大炮开火后悬崖上还残留着危险的岩石,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 他立即要求其他人撤离,然后带着三名农民工上悬崖顶,绑好绳子下悬崖,以消除危险。 当绳子下降到70米时,一块碗大小的石头击中了他的背部。 当他抬起头时,几块瓦砾落在他的脸上,两颗大牙齿被砸掉,脸上多处受伤。 晚上加班后,王莫牛去查看其他工地,却不幸被一块石头从山上掉下来砸中,当场晕了过去。 农民工们找了他一整夜才找到他。
有一次,泽夏公社分部组织安全检查时,王莫纽在检查华地大队作业点时,发现悬崖顶上有一尺宽的裂缝,随时都有大规模坍塌的危险。 当时,**眼中还有30多人。 他迅速通知工人撤离并排除了危险,避免了重大事故。
在清除了危险的石头后,他带领农民工建造了沟渠和银行。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攻占了虎口,漳河的沸水,穿过虎口,向东奔去。 如今虎口依然危在旦夕,其紫红色的悬崖犹如一座高耸的石碑,刻下了临县人民的创业诗。
修缮红旗运河时,我们马兰大队建筑连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人员伤亡,这与王莫纽对安全的严密把握和面对危险冲上前来的牺牲精神密不可分。 当年和他一起工作的胡海林说。
在回忆红旗运河修建的岁月时,王扉鱼深情分享:“红旗运河1000多个日日夜夜,主运河已基本成型。 支渠由受益单位建造。 尽管有一个七十多岁的父亲、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虚弱的妻子,但我从未因家庭困难而向组织请假或未经许可离开建筑工地。 ”
在修渠紧张的这段时间里,王莫纽的爱人突然病倒了,家人发了许多信息催促他回家,但由于工程进度紧急,他一直如愿以偿。 直到1964年7月,噩耗传来,王莫纽的情人去世了。 他匆匆赶回家参加葬礼,然后立即返回建筑工地。
除了她已故的爱人,还有一个等待喂养的小女儿。 然而,四个月后,最小的女儿也因严重营养不良和医疗不足而去世。 面对这样的打击,王莫牛没有请假从工地回家,而是委托亲友处理善后事宜。 他的坚定和毅力令人钦佩。
王莫纽,一个普通的伟大的共产党员,一生献身于劳动岗位。 他走遍了石门水库、黄堤电站、渭河处理等多个工地,以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以拼搏顽强的精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他的辛勤工作不仅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而且在1980年被县政府授予“临县劳动模范”称号。
王莫牛曾深情地说:“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从不沾沾自喜,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额外的要求。 即使卸任领导岗位,我仍然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终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不能丢,要团结合作,无私奉献。 ** 我们正在积极弘扬良好的党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1993年7月1日,在全县“七一”奉献者足迹汇报会上,王莫牛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现场记者的采访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红旗运河建成后,有幸与省、市、县领导一起参加了开水仪式,并获得了红旗运河建设专用模型称号。 所有这些荣誉和经历,都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
2013年3月,这位德高望重的共产党员以86岁高龄结束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