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的一天,红军来到甘肃省蝶别县旺藏乡储粮地。 士兵们担心他们会被当地的土司拦住,土司是他们的命脉,也是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
因此,他们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没想到一路上很顺利地到达了崔谷仓,没有遇到任何武装力量和群众的拦截。
崔家的谷仓不仅没有把手,更奇怪的是,粮仓的门上只有一把象征性的锁。 战士们剪开了锁,走进去,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谷仓门都打开了,没有上锁。
看着满满当当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还有白花、盐、军鞋等物资,士兵们兴奋不已。
红军在草地上行军的艰辛是无法形容的。 只有在草地的边缘,他们才能看到眼前丰富的谷物和盐,但谁是慷慨的钱?
拉齐库战役前夕的那天晚上,**第二天在玛雅乡的一个村民家里,表情严肃,皱着眉头,思考着这个问题。
**主席彻夜未眠,全神贯注地分析着我军目前的困境,想方设法走出包围圈。 当时我军形势严峻,走出草地后,士兵们又累又饿。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军在前方被四川国民党军队追击,后方被甘肃军阀陆大昌和西藏卓尼土司杨继庆阻挠,左右两侧还有胡宗南的部队集结。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吉祥多于幸运。 **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我军唯一的出路是穿过拉齐口,进入陕北。 于是,他命令王开祥、杨成武率领红四军团的士兵,在三天之内攻占拉齐口。
拉齐口,位于赣川古道上,地势险峻,东西两侧石崖陡峭,高约100米,南北仅由一座1米宽的小木桥连接,桥下水流湍急。
它只有8米宽,约30米长,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拉齐口一直是士兵打仗的地方,是四川西北部通往甘南的门户,地势独特,真是个“一夫一关,万人不开”的地方。
红四军团这次的任务很艰巨,老江已经命令新14师师长陆大昌在这里修建防御工事,并派两个营的兵力守卫桥头堡。
面对红军强大的战斗力,陆大昌果断派出唐怀远的第12师支援第14师。 接到命令后,他立即采取行动,在拉齐口山后方部署了四个团的兵力,储备了足够的弹药,并下定决心阻止我军北上。
拉齐库的敌人戒备森严,我军在9月16日下午的进攻中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多次进攻被击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成武和王开相意识到,强攻是不可取的,他们需要想办法把敌人的桥头堡打掉,让敌人的重机枪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拉齐库两边的悬崖几乎不可能攀登。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绰号“云桂川”的贵州17岁藏族战士走上前来,拍着胸脯,承诺一定能爬上悬崖。
杨成武给了碉堡里最后一丝希望,爬上了拉齐口。 众人紧张地看着,生怕在路上犯错。
然而,“云贵川”表现出惊人的敏捷性,他们设法爬上陡峭的悬崖,扔下绳索,让其他10多名战士安全登山,他们设法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
红四军团剩余的战士紧随其后,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17日结束了战斗。
**预计3天内拿下拉齐库,情况紧急,延迟一天会增加风险。 红四团没花太多时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陆大昌以为打赢了仗,在闽县里待了一整天喝酒,突然被下属告知拉齐口失守,他大怒,骂了下属一顿。 红军突破了包围圈,他不知道该怎么向老蒋交代,更不知道上级会如何惩罚他。
同时,他也很疑惑,为什么又饿又累的红军,还能有这么高的战斗力? 原来,在拉齐库战役爆发之前,红军就得到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士兵们肚子饱了,还有军鞋等装备,战斗力自然很快就恢复了。
在艰苦的长征中,红军战士获得了数十万斤粮食和数千斤盐,这些粮食和盐都来自甘南藏区的崔粮仓。 当红军到达这里时,一个名叫杨景华的当地人走了过来。
他打开粮仓的大门,给每个红军战士一桶粮食,无私地把三十多斤粮食和两千斤盐献给红军。 在那个饱受战争蹂躏的时代,粮盐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杨景华的慷慨援助无疑是红军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听从了杨继庆的命令,祝你敬酒。 杨继清是朱崱土司的第19代传人,甘肃人,其家族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无私帮助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也让红军战士深深敬佩。
杨继庆担任卓尼土司后,凭借精明能干的本领成功治理了甘南地区,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 虽然他住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并通过报纸和其他渠道了解政治变化。
每个土司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杨继庆也不例外,他手下有2万名训练有素的藏族士兵。 国民党看到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实力,并试图拉拢他对抗共产党,于是任命他为安全总司令。
然而,杨继庆被国民党制造的假象所欺骗,认为老蒋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领袖,于是听从了国民党的安排。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杨继庆渐渐看清了老蒋和国民党的真面目,他们只关心权力,不惜一切代价,根本不关心劳苦大众的生死。
面对侵华的日本侵略者,“九·一八事变”后,老蒋没有采取措施赶走日本人,而是将矛头对准同胞,实行“先内攻外”的政策,这让杨继庆深感失望。
他亲身经历过“甲午战争”、“八国侵略华战争”等历史事件,深知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之大和对中国的危害之深。
他不希望历史重演。 相比之下,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拯救陷入困境的老百姓。 两者的反差,让杨继庆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1935年,红军到达甘川边境时,朱少良主任给杨继庆发了一封电报,命令他配合陆大昌部队的行动,率领藏军在迪布达拉峡谷口部署防御工事,阻挠红军前进。
杨继庆深知红军的艰辛,决心帮助他们。 表面上,他按照朱少良的命令调兵,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但私下里却暗中告诉亲信,要打开粮仓,修路,禁止百姓向红军开枪,保证他们能顺利通过。
他甚至派人联系红军,打开崔谷仓,等待他们的到来。 这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杨继庆是一个勇敢善良的人,他无私地帮助红军,为他们提供食物和物资,甚至暗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他的慷慨和支持在红军成功突围和北进抗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对他深表感激,并在崔的谷仓门上张贴了告示,以示对他的尊重。
杨继庆的善良和无私令人钦佩,他不止一次帮助共产党和红军,但不幸的是,他没有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就被残忍地杀害了。
1936年8月5日,红四方面军在朱先生等的领导下抵达蝶别县。 杨继清发现后,一如既往地打开粮仓门支援红军的粮食,为他们让路护路,使红四军顺利通过拉齐口,在临潭成功建立苏维埃**。
他的勇敢和无私再次为红军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当红四军离开时,一些士兵由于年纪小或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跟随更大的队伍。 为了保证这些红军战士的安全,杨继庆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代价,将他们安排到安全的地方**,等他们恢复体力后再去大军。
不过,陆大昌得知此事后,却认为杨继卿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的威胁,将杨继卿视为知己,决定先发制人。 因为杨继卿手里有兵马,吕大昌决定智取,派部下探查杨继卿与下属之间的矛盾,从而与吐人合作,迅速打败杨继卿。
杨继庆率领的部队内部矛盾严重,团长方炳义、季从舟暗中谋取而代之,早已企图造反。 陆大昌巧妙地运用了他们的想法,并与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
然后,陆大昌安排自己的心腹带领一些人秘密潜入杨继卿的住所,与季从舟、方冰义商量具体的行动计划。 1937年8月25日,博宇镇的天空灰蒙蒙的,一场血腥的风暴即将来临。
方秉义率领着对杨继庆怀恨在心的俘虏们,得知要推翻他的统治,就加入了叛军。 夜幕降临,他们向杨继卿一家所在的安全总部发动了攻击。
听到枪声,杨继庆意识到情况危急,他带着儿子、儿媳等人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叛军寡不敌众,杨继庆毫无准备,所以战斗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杨继青虽然成功逃过险境,却躲在了山神森林水磨坊附近。 不过,这个消息却被季从周得知,他立刻带人前往山神森林中搜寻。
在“博宇事件”中,卓尼的土司杨继卿误以为老朋友季从舟还是自己的,出来热情地迎接他,没想到却遭到了四面八方飞来的石块袭击,最后不幸身亡。
杨继庆的家人也在这次事件中遭受了惨痛的打击,包括他的大儿子、儿媳、孙女在内的六人被叛军残忍杀害,其他家庭成员被软禁。 国民党以“共产党分子”为借口,列举杨继庆的“八大罪”,以“铲除封建土司制度”为借口,颠覆杨家在甘南藏区的政治权力。
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国民党的控制下,成立了地方卓尼临时维护委员会,由季从周担任主席,方炳义担任委员。 他们用杨家的牺牲和生命来换取他们觊觎的权力和地位,但最终,他们***
不久后,杨敬华等人发来“鸡毛信”为杨继庆的家人报仇,杨继庆的旧部门和亲信积极回应。 他们成功地杀死了姬从舟,夺回了杨家应得的权力和财产。
注:1937年9月15日,杨继庆次子杨福兴接任卓尼土司之位。 成为卓尼土司后,杨福兴被迫服从国民党,直到1947年8月与蒋介石会面。
杨福兴,原名杨耀基,193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49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大学,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杨福兴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本质,于1949年9月率部进行了和平起义。
解放后,他积极配合第一任的指示,在当地开展了剁匪缉毒工作。 1959年,当楚尼部分地区发生动乱时,杨福兴不顾个人安危游说藏人,为平息叛乱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忠于党,1956年底加入我党。 后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委员。
前国民党少将、全国政协委员杨福兴,其特殊政治待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和父亲对党的突出贡献。
革命成功后,被追封为烈士,还建了“杨继庆烈士纪念馆”,杨成武将军亲自为其题词。
**他还亲自写信给杨福兴,对家人为红军让路表示感谢。 这些措施充分证明了杨继庆当年行动的重要性。
他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提供了宝贵的食物、盐,甚至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没有他,很难想象红一军面临的形势,也无法想象革命的方向。
因此,我想用这篇文章向烈士杨继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