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抚养孤儿的中国夫妇同年,养子回到日本后断绝了关系。
2005年,一名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妇女对着一张全家福哭了起来。 她无数次对女儿说:“他为什么失去联系? 我养了他几十年,他怎么会忘记呢? ”
女儿握着妈妈的手,试图安慰她,却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因为这一幕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女人每次看到全家福里的“儿子”,都会伤心地哭出来。
这个女人名叫李秀蓉,是一位为抚养孩子倾注了全部精力的伟大母亲。 特别是为了抚养儿子,她忍受了辛劳和委屈。
生命的恩典和营养比山更重要。 那么,是什么让李秀英的儿子选择与母亲断绝关系,甚至在生病时都不想探望呢? 原来,李秀荣的儿子是她的养子,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日本孤儿。
这背后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1945 年的冬天。 1945年,经过八年的血腥战斗,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略者也被我们的中国儿女赶回了家乡。
然而,当时出现了一种极端现象,许多日本人甚至为了尽快回家而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在东北,日本孤儿数量众多,李修荣的养子就是其中之一。
哈尔滨居民李秀荣一家仅靠丈夫赵凤祥卖菜为生,生活过得很穷。 那天哈尔滨下雪了,赵凤翔在雪地里推着三轮车的车顶在街上转来转去,希望捡垃圾卖多卖点钱,多买些肉给家人过个好年。
就在赵凤翔在垃圾桶里翻找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几声急促而痛苦的喘息声。 他仔细一看,发现垃圾桶旁边有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
眼前的孩子衣衫褴褛,耳鼻上长满了冻疮,看起来很可怜。 赵凤翔连忙问孩子,你爸妈在哪儿?
孩子一开口,就嘟囔着外话,赵凤翔就知道孩子是日本孤儿。 想到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赵凤翔心中不解。
一方面,他是一个对日本人的罪行感到愤慨的普通中国人; 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看到孩子的怜悯,不能放过它。
经过一番挣扎,赵凤翔决定把孩子带回家,尽力照顾他,让他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良心和善良。
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多关注和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尤其是无人照顾的孤儿和难民,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他犹豫了一下,尽管日军士兵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但眼前的孩子是无辜的,如果不救他,他可能会遭受严寒和饥饿。
于是,赵凤翔决定把孩子带回家。 他的妻子李秀荣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虽然知道孩子是日本人,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孩子换衣服,准备饭菜,把全家人都不愿意吃的小米拿出来,熬粥给孩子喝,自己喂他。
为了让孩子保暖,她甚至脱下了棉袄,给孩子穿上。 经过夫妻俩的精心呵护,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变得又白又胖,非常可爱。
然而,这对夫妇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应该留下孩子还是把他们送走?
当时,收养一个日本孤儿压力很大,但夫妻俩做不到。 他们看着眼前的孩子,觉得他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被亲生父母抛弃,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和血统,心中充满了同情。
如果孩子被送走,他可能真的没有出路了。 "我们留住他,我们会养! "在丈夫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秀荣坚定地说出了这六个字,丈夫听后点头同意,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赵连东。
虽然李秀荣和丈夫给孩子取了中文名字,并试图隐瞒自己的生前出身,但报纸上还是捂不住火,赵连东偶尔说的几句日语,还是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
从此,在邻居眼中,李秀荣夫妇从往的“老实人”和“好人”变成了“坏人”。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许多邻居在民族仇恨和家庭仇恨的驱使下,无法接受“日本孩子”。
尽管受到种种谴责,李秀荣夫妇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他们默默地忍受着虐待和委屈,仍然用心抚养着这个外国养子。
有时,邻居的言语或行为可能会令人痛苦甚至愤怒。 有一次,赵连东被邻居家的孩子欺负,看着他的脸和眼泪,李秀荣的怒火被点燃了。
尽管当时她已经怀孕六个月,但她仍然选择争吵。 在这场争吵中,李秀英不小心摔倒了,导致流产,失去了再次当妈妈的机会。
那段时间对全家人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是李秀荣,她整天用眼泪洗脸,丈夫也是一脸愁容。 但他们从不责怪赵连东,依旧视他为自己的亲人。
他们知道孩子永远是无辜的,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事实上,李和丈夫收养孤儿,导致他们在亲戚朋友中遭受误解和孤立。
原来,李秀荣的亲戚也被日本人杀害,包括她的父亲。 战争爆发后,她的父亲离开家乡,参加了抗日战争,最终英勇牺牲在战场上。
李秀荣虽然憎恨日本人,但对无辜的孩子却不能心狠手辣。 即使面对亲戚的批评和断绝关系的决定,她仍然选择将日本孤儿留在身边抚养。
为了让他健康成长,李秀荣夫妇决定卖掉自己在哈尔滨的房子,搬回河北吴桥。 在那里,他们终于可以远离流言蜚语和指责,平静地生活。
看着儿子一天天成功,李秀荣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她不仅抚养了养子,还为他娶了一个儿媳妇。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七十年代,当时她的丈夫赵凤祥因病去世。
尽管如此,李秀英还是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她的儿子赵连东很孝顺,总是关心照顾她。 李秀荣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毕竟是善良的。
虽然她失去了丈夫,但她晚年与儿子在一起很幸福。
随着岁月的流逝,赵连东的心境逐渐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对日本充满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向往和好奇。
他相信这才是他真正的归属。 与此同时,他开始萌生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日关系的缓和,许多被留在日本的孤儿踏上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其中许多人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这个消息让赵连东的心跳加速,再也抑制不住这个念头。 于是,他向母亲李秀荣坦白了自己的想法。 李秀荣并没有感到失落,而是非常支持儿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权利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身份。
随后,赵连东也煞费苦心地给自己起了一个日本名字——Noita Shozo。
在经历了艰难的寻亲之旅后,赵连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一名日本军官。 赵连东在侵华战争中没有追究亲生父亲的罪行,而是选择了原谅。
告别亲生父亲后,赵连东回到了中国。 然而,回到家后的赵连东似乎变得有些不寻常,变得多动起来,经常提到日本。 李秀荣本以为这只是寻亲成功后的兴奋,却没想到赵连东已经开始打算离开了。
1994年,赵连东提出再去日本,这次也决定带上十几个亲戚,却没有带上李秀荣的母女俩。 临走前,赵连东答应母亲,会回来给她买一套老人房。
虽然李秀蓉觉得只要有儿孙在身边,她就幸福了,但她最简单的愿望还是落空了。 赵连东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虽然他们有过书信往来,但赵连东总是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这让李秀荣深感失望。
李秀荣老人曾经一手将赵连东抚养长大,但在1997年,老人不小心摔倒后,他盼望着儿子和孙子回来看他。 女儿几次写信请赵连东回来,都被赵连东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到了2005年,赵连东已经离开了11年,李秀荣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对“儿子”的思念也一天比一天重。
但此时的赵连东已经和他们断绝了关系,不管他们怎么联系,对方都没有回应,仿佛天下蒸发了一般。 因为太想念儿子,李秀蓉经常哭泣,她经常对自己说:“这么善良的孩子怎么变了?
为什么我无法取得联系? 虽然没有分娩的恩典,但李秀荣老人认为,养育子女的恩典大于天,他无法理解儿子的变化。
赵连东可能在日本和亲生父亲一起享受家庭欢乐,而李秀荣可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那些回到中国养父母身边,无法割舍那份不同“亲情”的日本孤儿,是出于对养父母的深深感激而选择的。 可是,赵连东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份恩情,李秀荣再怎么付出,也打不动他。
也许,如果时间倒流到1945年的那个冬天,李秀荣和她的丈夫仍然会毫不犹豫地收养敌人的孩子。 因为,对他们来说,好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人,他们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看到别人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