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四国并肩而立,为什么只写三国? 哪个国家被抹去了?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2-19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杰作,虽然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历史记录。 事实上,在东汉末年,有第四个独立政权,公孙家族,夺取了辽东。

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官忠却出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原因,将曾经存在的独立政权公孙家族从书中抹去。 接下来,让我们以独立于三国的第四政权为例。

公孙都:第二代官员的成长故事 公孙都,二代官员,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传奇。 他来自辽东,但他的家族在乱世中能够将辽东三代人分开,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公孙炎。

公孙杜的父亲触犯了法律,为了逃避法律惩罚,全家搬到了宣苏县,所以公孙杜从小就在宣苏县长大。 成年后,公孙杜成为了地方官员。

此时,宣苏郡太首姓公孙辰,儿子公孙豹英年早逝,年仅十九岁。 因为公孙豹和公孙都长得很像,公孙都见到公孙都后,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很疼爱他,后来还认他为义子。

公孙陈收了公孙都为养子后,对他更加好,把他收进自己家里收养,花钱供他读书,还花钱娶了一位名贵的女儿为妻。

就这样,公孙杜从一个平民变成了二代官员。 公孙杜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珍惜公孙陈给他的机会,他勤奋学习,同时他知道如何利用公孙陈的关系来扩大自己的人脉。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孙杜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有影响力的**。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聪明才智和陈公孙的帮助。

公孙都在东北地区颇有名气,被推荐到东汉朝廷当官。 虽然他只是公孙陈的义子,家境并不显赫,但很快就被提拔为冀州刺客史,凭借着勤奋和智慧,成为了当地的**。

然而,由于当地名门望族的嫉妒和诽谤,他被东汉朝廷解雇。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寻找机会再次崛起。

终于,在189年,东汉王朝即将灭亡,西凉军阀董卓掌权,机会来了。 他的东北同乡、同学徐荣是董卓手下的将领,得知公孙杜甫在家闲着后,就向董卓推荐他担任辽东太首。

董卓批准了这个请求,于是东汉朝廷任命公孙都为辽东太首。 公孙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在辽东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

公孙杜是辽东县襄平人,虽然成为辽东太首,却受到当地人的冷遇。 这是因为他家在香平不是名门望族,靠着为人家做义子,抱着董卓的大腿。

为了在辽东站稳脚跟,他效仿董卓的榜样,对对手动用武力,甚至残酷地清洗当地的贵族,捏造罪名,对数百名不听话的人判处死刑,结果数千人因此丧生。

公孙渡虽然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却发现东汉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老同学徐荣也在叛乱中被杀,其他地方的军阀也自生自灭,东汉政权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见机,公孙都决定私下与东汉朝廷决裂,在辽东建立自己的统治。 他用武力镇压不听话的**,建立了一个服从我的人兴旺发达,反对我的人灭亡的政权,并占领了宣苏县,控制了辽东地区。

虽然他的力量越来越强,但他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知道自己的实力。 当时东汉朝廷混乱不堪,中原和冀地不断动乱,他知道自己无法与曹操、袁绍、公孙战等强大的军阀抗衡,于是决定向朝鲜半岛扩张。

他以武力征服了朝鲜半岛,征服了扶余和高句丽,然后向西进攻了乌湾的游牧政权。 虽然他未能完全征服乌桓人,但他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骚扰。

《三国志》记载他“东攻高句丽,西攻武桓”,显示出他强大的军事实力。 他性格强硬,崇尚武力,善于以武力征服对手,所以《三国志》评价他“残忍无情”。

公孙杜野心勃勃,他称霸辽东,使朝鲜臣服,击退吴桓,然后有了进军中原的想法。 他不敢直接与曹操、袁绍等人对峙,而是趁机出兵攻占山东东莱等临海县城,立颍州,并派出重兵防守,以此为跳板谋攻中原。

公孙渡的策略是占领瀛州,进入中原,退而治辽,无论谁统一天下,都必须默许他瓜分辽东。 他自封辽东侯、平州牧人,并效仿皇室的榜样修建太庙,追封父祖父为侯爵,并在官帽上加九根玉绳,侍卫戴帽,称为玉林军。

他的仪仗队和旅行服装几乎与皇帝相同,这些仪式几乎成为皇帝的伴侣。

在那个时代,公孙都的嚣张行为无与伦比,就连身为皇帝的袁辽也略逊一筹。 公孙都虽然没有公开宣称自己是皇帝,但他已经行使了皇帝的权力,在自己的领土上享受着皇帝的待遇。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像袁术,他愚蠢地自称皇帝,最后把自己放在了十字准线中。 公孙杜为人低调,除了攻打乌环和朝鲜外,与其他军阀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他的目的是避免与其他军阀发生冲突,让他们互相争斗,同时他等待机会在辽东浑水摸鱼。 曹操胁迫天子诸侯后,公孙都开始试探他的意图,曹操以汉显帝的名义将公孙都招到许昌,担任永宁侯和武威将军,想看看公孙都是否愿意臣服于他。

公孙杜自然不会接受曹操的召唤。 曹操派人送侯爵印的时候,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让别人把印章封起来存放在仓库里,毫不客气的说道:“我是辽东王,绝不让步! ”

曹操看到这一幕,就明白公孙都的野心不小,只是当时他忙于统一河南,无暇顾及公孙都,所以默许他继续称霸辽东。

公孙杜后来努力增加辽东的权力,但他没能享受太久。 公元204年,他去世了。 他死后,他的长子公孙康继位,公孙家族开始长期瓜分辽东地区。

公孙渡家族虽然不是名贵,但他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将自己的家族变成了辽东事实上的统治者。 这确实是他抓住东汉末乱局的机会,值得称赞。

公孙家族三代人继续经营辽东,他们远不相信曹操控制的东汉王朝。 然而,公孙康继位后,却遇到了麻烦。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后死于抑郁症,留下了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他们在河北争夺霸权。

曹操趁着他们内战的时机,出兵河北,很快就打败了袁氏兄弟。 曹操占领了袁绍家的老巢邺城,看中了公孙家族占领的山东颍州,于是派将军张辽顺道攻占颍州,堵住了公孙家进入中原的道路。

公孙康对此大发雷霆,他打算趁着曹操的立足点还不稳定,亲自率领四万骑兵攻占邺城。 不过,他的思绪却被手下拦住了,不然他的命运恐怕比吕布攻打曹操在兖州的老巢还要糟糕,公孙家说不定就完蛋了。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习和袁尚被迫逃离曹操的追捕,逃往乌环。 然而,曹操发动了白狼山之战,张辽亲手杀死了武桓首领文敦山玉,武桓战败,袁氏兄弟只好投奔辽东公孙康。

曹操的将领劝他趁机攻打辽东,但曹操听从了谋士郭嘉的建议,郭嘉认为持续征服会给曹操内部造成损失,公孙康不敢与曹操正面交锋。

郭嘉的判决得到证实,袁氏兄弟与公孙康有冲突,公孙康先发制人地杀了二元,将头颅献给曹操,表示愿意臣服朝廷。

曹操接受了公孙康的投降,并以汉显帝的名义册封他为襄平侯和左将军。 公孙康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曹操,但曹操并没有真正统治辽东地区。

赤壁之战前,公孙康果断拒绝了孙权的结盟请求,斩首孙权的使者,以示效忠曹操。 曹操对此很满意,认为辽东地区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公孙康死后,弟弟公孙公接替了他的位置,曹后,他积极拥护曹丕为帝,被封为战车骑兵将军、平国侯爵,享受假洁月的待遇。

为了表示臣服,公孙公还把公孙康的长子公孙黄作为质子送给魏国。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孙公与曹魏家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随着公孙康的次子公孙元长大,他突然发动兵变,囚禁了公孙公,并宣布自己为辽东地区的统治者。

相似文章

    东汉末年三国并列背后的真相 改变历史的大瘟疫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瘟疫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其影响既深远又沉重。自古以来,瘟疫的阴霾一直挥之不去,无数次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然而,有这样一场瘟疫,其影响持续了五十多年,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数千万人。这场瘟疫不仅改变了几个国家的命运,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瘟疫之前,东汉帝国经历了...

    东汉末年,公孙氏是第四个被历史灭亡的国家

    分离辽东的雄图。东汉末年,朝廷衰落,十八道诸侯纷呈崛起,局势动荡不安。董卓篡夺朝廷权力后,英雄们争夺中原,形成了赤壁之战 汉中之战 夷陵之战等历史战役。然而,除了魏 蜀 吴三巨头之外,还有一股鲜为人知的分裂势力,那就是辽东的公孙氏。具体来说,辽东公孙氏的创始人是公孙杜。他的父亲公孙炎为了躲避县官的追...

    四国集结,拜登害怕

    四重打击将如何改变世界?一场自作自受的游戏正在美国上演,它带来的四重打击正在迅速改变世界。得克萨斯州与美国的对峙,伊朗卫星的成功发射,金砖国家支付系统与本币结算之间互动的加强,以及美国在中东的五个军事基地遭到袭击,都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德克萨斯州与美国的对峙。个州的州长支...

    东汉末年,他英勇抗匈奴,是三国时期的边疆英雄

    在中国封建制度初期,抵抗匈奴的挑战成为历代王朝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秦朝开始,秦始皇就派将军孟天率领万秦军勇进前,修建举世闻名的长城,守卫边疆和平。然而,匈奴问题在秦朝灭亡后并没有得到解决。西汉时期,将军韩信被迫向匈奴投降,汉代老祖刘邦亲自率领万大军。经过多年的休整,汉武帝整合了温帝和景帝积累的财富,发...

    东汉末年,那家族的名气竟然能和汝南元的四皇子、三皇子一样大?

    庐江周一族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周的曾祖父周荣,而袁绍的曾祖父袁安是袁氏发展的关键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周荣曾经是袁安的下属和知己,很受袁安的重视和称赞。我是袁公的心腹,揭开窦家,就算被他们杀了,我也心甘情愿。最终,窦失败了,周蓉成名了。周荣担任张帝和禾帝的尚书令,但直到周靖年间,庐江周一族才真正显赫起来...